气功应该怎么练习

气功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养生方式,一直广受好评。它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还能有效预防一些疾病,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对延年益寿有很大帮助。即使开个玩笑,即使无法真正返老还童,但确实可以让你重拾年轻态。那么,你知道怎么练气功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经常练习气功可以促进体内循环,增加阴阳二气的平衡,使身体保持良好状态,不易生病,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气功在我国流行了上千年,足以证明它的功效。因此,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练练气功,绝对没有坏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功的特点。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因此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生活环境的功法至关重要。虽然气功的编排千变万化,但其核心始终离不开三个调整方面:调心、调息和调身。

第一步:调心

调心首先要调整和控制意识和思维活动。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杂念,做到“清心寡欲",从而达到静心状态。为了更好地练习功法,必须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并确保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排清体内废物,放松衣服,以避免影响入静。入静即通过保持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一部位或某种活动上,或者意守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物,从而实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的状态。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是最常用的方法。意守呼吸即调息,将注意力集中在位于肚脐下1.5寸的“气海穴"上。意守“丹田"即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上。通过腹式呼吸,即当吸气时使膈肌下降,小腹鼓起,直至到达“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这种方法可以对胸腔和腹腔内脏器官产生柔和的按摩作用,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增强生理活动。如果饭后感到腹胀气闷,可以先进行胸式呼吸,意守位于两乳之间的“气海"(膻中穴),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胀气闷。也有人喜欢意守命门穴(十四椎下正对肚脐),以补益肾气。刚开始练习时可能无法立即达到静心,但慢慢地会变得熟练。

第二步:调息

调息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静心。基本要求是呼吸要保持“细、静、匀、长",逐渐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状态。锻炼时要顺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出现偏差。

第三步:调身

调身即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以帮助静心。长时间保持静态姿势可以调整全身血液的分布。气功调身一般包括行走、坐、卧、做等五种情况,即五种练功姿势。任何一种姿势都需要配合调心和调息。也就是说,你可以练习“阵地功"也可以练习“移动功",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原则上是以“自然为高,舒适为法"。

总之,练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静,身要松",并要灵活调整动静、快慢、松紧等因素。初学气功时,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但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心神消耗过大。随着功夫的熟练,调整将变得自然而然。总结起来就是“积极主动、持之以恒、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气功不仅可以在精神方面和身体方面发挥其卓越功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疾病养生的关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纪,比如老年人最希望延年益寿,多陪伴家人更多年。经常练习气功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实现这个愿望,因此可以经常进行气功锻炼。

功法

(一) 姿势

气功的姿势有行走、站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要求头顶悬空,闭目内视,耳听呼吸,练习哪一步功法就内视哪一部位,保持从容自然。

(二) 呼吸

气功的特定呼吸方法是鼻吸鼻呼和注重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因为只有通过呼气运动才能推动真气下行至丹田。

(三) 意念

1. 呼吸注意心窝部

(1)准备好练功条件,即将视野缩小,注意鼻尖,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气声,但不要有意闻声,意念与呼气一起趋向心窝部,吸气时顺其自然。再次呼气仍使用同样的方法。每天练习3次,每次20分钟。如果有条件,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养成习惯,对静心很有帮助。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功法。

(2)练习3-5天后,你会感到心窝部变得沉重,5-10天后,心窝部会感到温热,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为第二步沉丹田做好准备。

2. 意息相随,丹田沉

(1)当第一步功法呼气时心窝部感到发热时,就可以让意念和呼气相随,呼气时逐步将意念自然地推往小腹(丹田)。

(2)每天练习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大约10天后,你就能感到丹田有气沉注入。小腹会有汩汩声响,肠道蠕动增加,大肠气体增多,这是胃肠功能增强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长期心理压抑或紧张会引发各种生理疾病。这种通过心理原因引发的疾病对身体非常有害。相反,如果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身体自然会少生病。通过练习气功,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因素引起的生理问题。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