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此处竟有这么多好处 中药敷此穴位可治10种病

按摩涌泉穴有这么多好处!用中药敷这个穴位可治疗10种疾病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身体上,不同的部位存在不同的穴位。涌泉穴是一个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调理身体的穴位。因此,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涌泉穴的位置和具体操作方法。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的四肢。因此,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要想找到涌泉穴,可以拿起你的脚,找出脚前部凹陷处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那里就是涌泉穴的位置。

中药敷涌泉穴可以治疗10种疾病:

1. 高血压: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述药物研细末,每次使用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两天更换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2. 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适量大蒜,研磨成饼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

3.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匀,做成面饼,将药饼微热蒸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如果脚心在半夜发热,则说明内火下行。每天一次,连续使用10次为一个疗程。

4. 小儿腹泻:取苦参、苍术各30克,磨成细末,每次使用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续使用10次为一个疗程。此方适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5. 牙龈炎:按摩涌泉穴可以治疗牙龈炎,具体方法是取生附子30克,研磨成细末,每次使用适量,加水调成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对于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6. 急性扁桃腺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存在瓶中备用,使用时取适量的药物,加火醋调成糊膏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敷一次,连续使用3次为一个疗程。

7. 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磨成细末,使用时取适量,加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

8. 口疮:取吴茱萸30克,研磨成细末,贮存在瓶中备用,每次使用适量,加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9. 风热感冒:可以通过按摩涌泉穴来治疗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磨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此方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10. 小儿流口水:制作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适量老醋。用法:将前两味药研磨成细末,用老醋调成糊饼状,敷于足心上的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更换一次。小儿流口水在中医中被称为小儿滞颐,多因脾胃湿热、涌泉不约或脾胃虚寒、无法收纳津液所致。此方可平衡脾胃的寒热,敷涌泉穴,治疗这种疾病。

通过对上文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涌泉穴的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本文所讲的用中药敷涌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大家在治疗风热感冒、病毒性结膜炎和口疮等疾病时,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