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在远古时期就已被人们发现其独特的美味和价值,并被记录在古代医书中。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多部医书是如何描述猕猴桃的,是否有差异。猕猴桃的药用价值即将为您呈现。
猕猴桃果实可供鲜食,也可以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其中,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分布广泛,自然界中蕴藏量大,经济价值最高。它们成熟的果实柔软多汁,甜酸适口,味道美味清香,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猕猴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记载道:"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作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痔病等症状,其皮还可用于造纸。"
北宋寇宗的《本草衍义》中提到:"猕猴桃如今在永兴军南山地区广泛分布,食用后可消化食物,但过量则会导致体内寒泄。果实在十月份才会完全成熟,颜色淡绿,生食时极其酸涩。果实的种子很小,形状像芥子。猕猴桃树枝柔弱,高度可达两三丈,许多附近的树木上都有它们生长,浅山和道路旁边可以找到存活的树木,而在深山中,猕猴会将它们吃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描述了猕猴桃的特点:"猕猴桃的形状像梨,颜色像桃子,因为猕猴喜欢吃它,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名字。福建人称之为阳桃。猕猴桃果实的气味是酸甜的,性寒,无毒。它可以治疗过度的口渴、解除烦热,对肾石有一定的消解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医书的记载,相信您对猕猴桃更加放心、更加确信了。因此,请大家平时多吃一些,保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