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运动谨记八要点

生命在于运动,多做运动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非常重要。

1、初春运动不宜过度出汗

在初春温暖寒冷的环境下,运动过程中剧烈出汗会导致身体受凉、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此外,春天的身体需要适应运动量的增加。如果突然加大运动量,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2、养成鼻子呼吸的习惯

鼻子里有许多毛发,可以过滤空气,保护气管和肺部免受灰尘和病菌侵害。

3、注意防寒保暖

初春气候多变,晨练时不要穿得太少。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在刮风沙的天气里选择避风的环境运动,在雾天选择空气流通的环境运动。适宜的健身时间是14:00至20:00。研究表明,下午2点后身体机能开始提高,下午5点至7点达到最佳,这个时间段锻炼最适宜。晨练也可以,但必须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初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空气中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负离子,容易被人体吸收。但是春天的早晚仍然较冷,气候多变,所以户外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4、多饮水

当前气温较低,人们在运动时往往忽视补水。实际上,此时气候干燥,运动中会大量出汗,因此在锻炼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

5、进行充分准备活动

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在运动前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预防受伤。

6、坚持长期锻炼

持久坚持是健身的关键,很多人是因为缺乏持久性而无法看到明显的健身效果。因此,合理选择健身项目,让自己能够长期坚持非常重要。骑自行车、登山、快步走、打篮球和踢足球等都是不错的户外运动项目。

7、全面锻炼身体

除了锻炼四肢的伸展动作外,还要注意背部、腹部和胸腰部的屈伸动作。锻炼后不要随意躺在茸茸的草地上,因为这样会引起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炎。最高心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30~150次左右。

8、选择合适的锻炼时间

早春晨练时不要太早。因为2月的清晨气温低于冷气侵袭,如果过早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轻者会得感冒,重者可能出现关节痛、胃痛、面神经麻痹、心绞痛等症状。此外,在黎明或天刚蒙蒙亮时,空气质量并不好,因为植物在夜间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直到太阳升起后,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才能使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因此,在春季晨练时最好等太阳升起后起床锻炼。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