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和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在临床上,针灸根据中医的诊疗方法进行诊断,并确定病因、辨别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明确病变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通过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调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通常是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捻转和提插等针刺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的点称为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的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通过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使用的是艾草,因此称为艾灸,还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现在很多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发生,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说明体内存在着不良因素,导致月经不调。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针灸治疗。针灸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女性们不用担心。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针灸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情况。
针灸的功效非常多,适用的人群也较广。对于女性来说,针灸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1)经早
治疗方法是清热调经,主要针灸任脉和足太阴经的穴位。
主穴是土穴关元和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该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于任脉穴,是调理冲任的重要穴位。血海调理血中的热分。三阴交可以调理肝脾肾,是调经的主要穴位。
(2)经迟
治疗方法是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主要针灸任脉和足太阴、足阳明经的穴位。主穴是气海和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和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补充三阴调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调经。
(3)经乱
治疗方法是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主要针灸任脉和足太阴经的穴位。
主穴是关元和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关元可以补肾培元,调理冲任。三阴交可以调理肝脾肾。肝俞可以疏肝理气。
以上是针灸治疗三种月经不调的方法,针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女性们不用担心,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针灸治疗,对身体有帮助。女性月经不调可能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在使用针灸时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治疗,不仅可以去除胃里的旺火,还可以缓解胃痛。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1、治疗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针灸可以帮助育阴潜阳,选择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进行补针;选择足厥阴肝经的行间穴进行泻针。
2、治疗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腹泻
可以温阳散寒,选择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穴进行补针并进行艾灸。
3、扶正祛邪
针灸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保证疾病向良性转归。
4、疏通经络
针灸可以调理经络,使气血通畅,阴阳平衡。
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避免看书、看报、看手机或聊天等,以免降低疗效。针孔处皮肤应保持干净,针后2小时避免接触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避免接触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干净。
运用烤灯或艾灸时,穴位局部应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果感觉太热,应及时告知医生,以免烫伤。如果患者的皮肤感觉功能减退,也要告知医生,以免不知不觉中烫伤皮肤。
拔罐留罐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形成水疱。请患者配合医生记录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