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广告语说的:“牙好,身体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不仅自己吃得香,活得开心,还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如何养出一口完美的牙齿呢?以下是8个刷牙误区,务必要避免!

错误1.用冷水刷牙
冷水会导致牙本质敏感的人牙齿酸痛,而且不利于牙膏内的有效物质发挥作用。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和氟化物,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37摄氏度左右。
建议:刷牙时用接近自己体温的温水效果最好。
错误2.横向刷牙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人采用横向刷牙的方式。刷牙对牙釉质是一种物理磨损。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齿表面和缝隙里的细菌,而不是损伤牙齿本身。横向刷牙无法彻底清除牙齿缝隙里的垃圾,还可能导致牙齿根部楔形缺损、牙龈损伤、牙本质敏感等问题。
建议:正确的刷牙方式是顺着牙齿的缝隙竖直刷。

错误3.用力过大
刷牙过程中用力过大可能会伤害牙齿。
建议:合理力量为200克,大约相当于用手指拿起一支冰棒的力量,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手臂。
错误4.刷牙时间太短
很多人以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残渣,实际上不完全正确。清水漱口可以清除掉90%以上的食物残渣,认真刷牙的目的是消灭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龈缝隙中的无色细菌,是导致龋齿和牙龈炎的元凶。中国人每次刷牙的平均时间为59秒,这个时间不足以完全清理口腔。
建议: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先用清水漱口,湿润有利于牙膏中有效成分的作用,从门牙开始细致地竖直刷干净牙齿,特别是齿缝和牙齿内侧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由于牙菌斑的生长周期约为12~24小时,所以即使出差在外,24小时内至少应刷牙一次。
错误5.刷牙时间不当
98%的中国人早上起床后会刷牙,然后吃早餐。然而,牙膏的有效护齿成分却没有太多机会停留在牙齿上,而是随着早餐被吞下肚子。
建议:饭后20分钟再刷牙。起床后用清水漱口,吃完早餐后等20分钟再刷牙是最健康的做法。特别是在喝了酸性饮料或吃了酸性水果后,最好等这些物质对牙齿的影响过去后再刷牙,避免对牙齿表面造成更大的伤害。

错误6.刷牙后漱口次数过多
牙膏中的一些有效成分需要在牙齿上形成保护层,保持一段时间内细菌不会快速生长,漱口太多次会破坏这个保护层。有些人还会用清水再刷一次牙齿,这是在帮助细菌伤害自己的牙齿。
建议:一次漱口10秒就足够了。实验发现,当我们吐出第一口漱口水时,95%的有效成分都被吐掉了,而第二口漱口水又会吐掉剩余5%中的95%。所以使用牙膏刷完牙后漱口一次就够了,漱口时间控制在10秒左右即可。
错误7.选择过大的牙刷
每个人的牙齿大小不一,牙刷太大在口腔内不够灵活,牙刷太小则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口腔清洁。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牙刷头的大小应等于2个半到3个牙齿的宽度。
一把牙刷的使用寿命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电动牙刷的刷毛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因为电动牙刷的力度更温和,刷毛的设计更有利于牙齿清洁,所以可以使用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