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冷时节,这个时候养生重头戏是抵御严寒。如何御寒是大家冬季最关注的话题。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穿很多衣服,或者利用电暖器、电热毯等防寒,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小细节和饮食也要多加注意,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暖的作用。下面就来看看冬季的御寒小方法。
穿衣要科学不一定要多
为了防寒,很多人会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得紧紧的,高领毛衣、小马甲、厚棉衣,总之,能御寒的东西都用上了,以为这样才能保暖。其实,穿得太多反而会减弱人体自身调温能力,容易发烧感冒。同时,衣物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利于保暖。
过冬的衣服要如何选择?
专家建议,要选择轻便但保暖的羽绒服或者能抵挡寒风的皮衣。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宽松的柔软毛衫,但不要让领口太紧,否则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
围巾口罩注意事项
有些市民为了挡风,喜欢把围巾围在嘴上,或者戴上口罩,把鼻子和嘴巴都藏起来。然而,围巾如果围在嘴上,当人在呼吸时,细小的羊毛纤维和细菌就会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
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对冷空气的处理能力也会减弱,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因此,戴围巾时要将嘴巴和鼻子露出来以保持呼吸畅通;除非空气污染严重,尽量避免戴口罩。
产热食物吃出温暖
实际上,怕冷与缺少钙和铁等矿物质有关,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如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
含铁的食物主要为含碘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贝壳类等。胡萝卜、山芋、藕、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经常食用也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吃辣祛寒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新鲜米面是产热食物
冬季能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以上产热营养素的摄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或者鱼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及脂肪。另外,B族维生素有利于正常代谢,不妨多吃些新鲜的米面、蔬果等,尽量多吃粗杂粮。
冬日洗浴有讲究
有空时,可多泡澡,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洗澡时,可用冷水和热水交替冲淋手脚,让血管在冷热之间收缩和扩张,以促进血液流通。在睡前用热水泡泡手脚,也可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帮助入睡。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穿上保暖袜子。
如果手脚冰冷,就可以准备一个水桶,将热水、米酒和姜放进去,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泡泡脚,这样效果很好。
洗澡的水温要适中,不要太热,否则会使皮肤过于干燥,毛细血管也会爆裂。冬天洗澡的适宜水温是37℃到42℃,比人体体温高3℃即可。而且,冬天洗澡要从脚开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