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首先应养心

今年夏季的到来带着往年所未有的高温,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疾病的出现。夏季的高温很容易使人感到不适,贪凉或饮食不当都可能引发疾病,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心脏健康。

中医观点:夏季心脏保养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相呼应。中医强调“夏气与心气相通”,意思是在夏季,人体心脏的阳气最旺盛,因此我们在夏秋交替之际应该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的保养。

因此,中医建议,在立夏时要注意早睡早起,注重静养,避免运动后过度出汗,这样容易使阳气受伤。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用“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西医观点:夏日烦躁与心理情绪有关,尤其要调节心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况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段时间不仅人们情绪会起伏不定,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低,稍有不慎地饮食起居都会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在夏秋交替之时,西医认为我们需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态。

立夏养心,中医注重心脏保养,西医注重心理调节。结合中西医的养心理论,我总结出几点适合立夏养心的生活原则。

夏季饮食原则:注重养心,增酸减苦

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易感到烦躁和上火,食欲也会下降。立夏时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的重点在于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可以补充营养,又有助于心脏健康。

饮食应注重“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宜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尽量减少摄入大鱼大肉以及油腻辛辣的食物。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早晨可以适量食用葱头,晚餐可以适量喝红酒,以促进血液循环。

生活作息原则:早起晚睡,午休必不可少

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床时间也较早,而晚上休息时间相对较晚,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所以午休能够补充精力。在正午1点到3点这段时间,气温最高,人们容易出汗,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则相对减少,所以中午时人们往往感觉疲乏、昏昏欲睡。

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不能午休的话,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午休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建议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觉疲倦。睡觉时应避免贪凉,避免在通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引发疾病。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