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所以睡前饮酒有助于更好入睡。然而,许多专家指出,饮酒助眠是不可取的。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会缩短入睡时间,但同时也会扰乱整个睡眠周期,导致经常早醒、睡眠质量较差、熟睡时间缩短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今年65岁的杨先生是一位退休老人,他一直睡眠质量不佳。为了能尽快入睡,每天晚上他都要喝上几口白酒,然后再去睡觉。前天晚上,他酣声如雷后不久就没有了声响,也没有翻身。他的妻子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将他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医生发现他的大脑内有鸡蛋大小的出血区域,血管内也有血栓。幸运的是,由于及时送医,否则后果无法想象。

南京市第一医院脑外科主任罗良生介绍说,杨先生的经历非常深刻,吸引了老年人们对晚上喝酒的关注。饮酒催眠并不科学。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引起中枢神经兴奋,然后随着酒精中毒程度的升高,又会导致中枢神经受抑制而变得昏昏欲睡。这种现象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它破坏了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害。

许多老年人因为体质较弱,害怕感到寒冷,经常喝酒来御寒。然而事实上,饮酒不仅不能起到御寒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增加体内热量的散发速度。一旦防寒措施跟不上,更容易引发感冒和其他多种疾病。
睡前饮酒的人,如果出现两次打鼾(即呼吸性障碍),每次窒息十几秒钟,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因心脏功能紊乱而猝死。
睡前饮酒会导致许多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例如,甲醇和乙醇经体内氧化后变成甲醛和乙醛,这些都是致癌物质。而白天饮酒,由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较快,这些有害物质很快就会排出体外,对心脏、肝脏和大脑的伤害相对较小。因此,患有失眠症的老年人不应该依赖酒精来催眠,而是应该找到病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