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秘方谨防夏季中暑
什么是中暑?其实中暑就是当人在高温或者烈日下暴晒时间过久时,由于身体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的急性热病。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会伤及气阴,使暑热之邪乘机侵入从而出现中暑。
发生中暑时,应立即进行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和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中医常采用以下辨证论治方法,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刮痧治中暑
刮痧疗法虽然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蕴含了中医的经络理论。
刮痧注重基于中医皮部理论,并用牛角、玉石、火罐等工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刮痧可以祛除邪气,增强体内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五脏之系都附着在背部(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邪气上行则逆行,下行则通畅。通过向下刮痧,可以使邪气下降,让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因此刮痧可以治愈中暑。
中医刮痧能够治疗中暑,并且应用广泛,具有显著的效果。
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果没有专用工具,可以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肤出现斑点(痧),颜色鲜红或者更红,有明显疼痛感时,再针对疼痛处进行短刮和加强刮拭,直到皮肤颜色变得更深暗。
饮食调理
在中暑后,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医建议以下饮食调理措施:
- 多喝温凉的饮料:
中暑后,身体内部的热量很高,因此需要通过饮食来降温。可以选择喝些温凉的饮料,如菊花茶、薄荷茶、绿豆汤等,可以有效地清热解暑。 - 适量进食:
中暑后,消化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应该适量进食。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粥、面条、蔬菜等。 -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辛辣、油腻的食物容易激发体内热气,加重中暑的症状。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 多吃清凉水果:
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多吃一些清凉水果,如西瓜、哈密瓜、草莓等,可以帮助降温解暑。
注意防护
- 避免高温环境:
在夏季炎热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穿轻便透气的衣物等。 - 避免高强度运动:
高强度运动会加重对身体的负担,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适当选择凉爽的室内活动或者在较凉爽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 - 及时补充水分:
中暑时,身体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至少饮水2-3升,选择富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椰水、盐水等,可以快速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最后,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中草药治疗
除了刮痧和饮食调理外,中草药也是中医治疗中暑的常用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治疗方剂:
- 清暑解毒汤:
组成:生石膏、黄连、黄芩、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解除体内的热毒,缓解中暑引起的症状。 - 藿香正气丸:
组成:藿香、佩兰、升麻、川贝、紫苏叶等。
功效:宣肺化湿,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 -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雄黄、薄荷。
功效:解表祛邪,清热解毒,缓解中暑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以上中草药方剂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剂量和服用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注意事项
- 中暑后必须及时就医:
中暑属于急性热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高热等,应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 合理调整作息: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使人体疲劳,因此需要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过度疲劳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中暑的风险。 - 多喝水: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建议每天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总之,在夏季要特别注意防范中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合理调理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并及时就医治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穴位按摩
中医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缓解中暑症状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
- 百会穴(GV20):
位于头顶正中线的最高点,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清热解毒,缓解头晕、头痛等中暑不适。 - 太阳穴:
位于眉骨外侧凹陷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和眩晕。 - 足三里穴(ST36):
位于小腿前外侧,下膝骨四指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清热解毒,增强体力,缓解中暑引起的乏力。 - 涌泉穴(KD1):
位于足底前凹陷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清热解毒,舒缓疲劳,使身体恢复活力。
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用指腹轻柔地按压,或者采用旋转按摩的方式,每个穴位按摩约3-5分钟,多次反复。
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有所不同,按摩穴位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力度和时间。 - 避免过度按摩:
按摩穴位时,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或损伤。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按摩。 - 慎重选择穴位:
某些穴位有特殊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操作。
按摩中医穴位可以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但对于严重的中暑症状,仍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