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定义,儿童体温超过38℃被视为发烧。在带孩子去医院之前,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急措施:
第一,少穿衣服,帮助孩子散热。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时应该用厚衣服和被子裹住他们,以此来促使出汗。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感到寒冷,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体温上升导致的肌肉痉挛。
第二,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的冷水浸湿一块软毛巾,稍微拧干,然后将其折叠好放在孩子的前额上,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袋:将一些冰块和少量水装入一个冰袋中,把冰袋压实,确保不漏水,然后将其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的毛巾擦拭孩子的头部、腋下、四肢,或者给孩子洗一个温水澡,洗澡时间为10-15分钟,多擦拭皮肤有助于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烧的情况。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用酒精擦拭孩子的四肢和背部。但要注意不要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因为这些部位对冷的敏感程度较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此外,新生儿和幼婴由于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酒精中毒,所以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
5、其他:目前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发烧。
第三,补充足够的水分,不要随意使用药物。
发烧时,呼吸加快,出汗会导致体内丧失大量水分,因此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保证给孩子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对于孩子的发烧,最好不要随意使用药物,因为孩子发烧的原因不明,随意使用药物可能影响医生的诊断。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虽然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发烧、感冒还是两者同时存在,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来帮助病情好转。如果孩子食欲不振,可以给他们吃一些鸡汤面、果汁甚至冰淇淋。
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情加重了。
儿科专家指出,当孩子患感冒时,鼻涕通常是清的,但也可能是绿色或黄色。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严重的鼻塞等症状时,才可能说明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色或绿色的鼻涕,可能有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之前传染性最强。
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手部接触传播。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风险就存在。
误区四: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的病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低烧可以不经治疗。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的体温不是很高,但是感到不适、嗜睡或者痛苦,就应该适量地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充满活力,只需多给予关注,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6个月以内的孩子无论发烧程度如何,都应该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