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留到下顿吃的剩菜
1.蔬菜
炒蔬菜本身会导致维生素C流失,同时再加热会使其他营养成分也丧失殆尽。此外,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会转化为有毒的亚硝酸盐。一般来说,蔬菜根部的硝酸盐含量较低。
常温下,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的蔬菜包括菠菜、菜花、豆角、甘蓝、青椒,其中菠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远高于其他蔬菜。产生亚硝酸盐较少的蔬菜有西红柿、莴笋、韭菜、西葫芦、茄子、蒜薹、胡萝卜、芹菜,但也应尽早食用完。
2.海鲜
海鲜食用注重鲜美口感,隔夜后不仅口感会下降,还容易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螃蟹、鱼类、虾类放置过夜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种物质也是一种毒素。
3.凉菜
大多凉拌菜没有经过高温加热处理,容易残留细菌和寄生虫卵。一些病菌在低温下可以在冰箱里繁殖,这些病菌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因此,制作凉菜时最好适量,现做现吃,剩余的凉菜一定要倒掉。
4.豆制品
豆腐等豆制品含水量较高,且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基质。这些细菌可能滋生危险的致病菌,如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能产生世上最强的毒素“肉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一万倍。毒素在100度以上加热几分钟即可被破坏,但如果未完全加热,食用就非常危险。因此,最好不要将豆制品留到下一餐。
不能隔夜食用的剩菜
1.海鲜
不应隔夜食用的食物有鱼、海鲜、绿叶蔬菜、凉拌菜等。
鱼和海鲜隔夜后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对肝脏、肾脏功能造成损伤。绿叶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如果烹饪过度或放置时间过长,蔬菜会变黄、变味,且硝酸盐可能会被细菌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凉拌菜本身在加工过程中就容易受到污染,即使冷藏,隔夜后也很可能已经变质,因此最好现做现吃。
2.家庭卤味、糟货
卤味和糟货是上海市民喜爱的时令菜,一些人喜欢将剩下的卤味糟货放入冰箱“过夜”,但这样做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春夏季节应避免隔夜食用卤味和糟货。
散装卤味应当当天吃完,不应留到第二天。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隔夜食用是不卫生的,如果可能,最好避免食用隔夜的糟货。食品专家提醒,即使是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并非绝对“安全”。冰箱内容易滋生霉菌和嗜冷菌等。
3.半生鸡蛋
目前许多人喜欢食用半生鸡蛋,认为半液态的鸡蛋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但实际上生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且完全煮熟的鸡蛋与半生鸡蛋的营养差异并不大。此外,隔夜食用半生鸡蛋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肠胃不适和胀气等问题。
有人可能会提到茶叶蛋,它不就是头天煮好,隔夜再卖吗?但是茶叶蛋在制作过程中会煮两次,先煮熟,然后将蛋壳敲碎加入茶叶等辅料再煮。如果鸡蛋已完全煮熟,并以适当的低温密封保存,那么隔夜食用是可以的哦!
4.银耳
原则上,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都不应留到第二天食用,因为其营养成分会减少,且易滋生细菌。银耳汤也是如此,无论是室内培植的银耳还是野外采摘的银耳,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在烹饪和细菌分解的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为亚硝酸盐。如果当天喝银耳汤,亚硝酸盐能够自然地进入血液循环,血红蛋白能携带大量氧气满足机体需求。然而,隔夜的银耳会使亚硝酸盐发生反应,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导致机体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5.绿叶菜
最好当天食用蔬菜,不要留到第二天。隔夜的绿叶蔬菜不仅营养价值下降,还可能产生有致病作用的亚硝酸盐。尽管放入冰箱冷藏会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但时间一长,亚硝酸盐的含量仍会增加。在相同储藏条件下,茎叶蔬菜生成的亚硝酸盐最多,瓜类蔬菜稍低,而根茎类和花椰菜类居中。因此,如果买回蔬菜后储存,应先食用茎叶类的,例如菠菜、白菜等。
6.汤
南方人很喜欢喝汤,特别是广东人,以煲汤闻名。将无法喝完的汤放入冰箱,第二天重新煮沸再喝是可以的,而且使用前一天精心煲制的汤可以煮出美味的面条。但是注意,隔夜汤的保存方法很重要。首先,在汤做好后要用干净没有污染的勺子盛出,然后再加入调味料。剩余的汤应放入陶瓷、玻璃或瓦罐等器皿中,尽量避免使用铝锅和不锈钢锅保存,因为这样容易引发化学反应,对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