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日常生活必知这事

防治骨质疏松应该怎么做

宜早不宜迟

现代医学认为,在35岁的女性和40岁的男性开始丢失骨量,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应该尽早进行。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骨量丢失已经很难通过治疗来延缓了。所以中年以后应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峰值,预防于未然。

宜动不宜静

长期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明显提高骨盐含量。运动还可以促进骨细胞的活性。有报道称,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坚持长跑,可以使骨龄年轻20年。

宜补肾不宜伐肾

实验证明,补肾方药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同时增加骨细胞的生成,促进骨形成。补肾方药还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的性激素水平。因此,人到中年应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常服补肾药物。如果肾阳虚,则应该选择“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类型的补肾药物,如肾气丸、右归丸等;如果肾阴虚,则应该选择“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类型的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宜健脾不宜损脾

在骨组织的代谢过程中,适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是必需的。某些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时,会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症。另外,老年人的肠黏膜对钙的吸收功能也会减低,属于脾虚的表现。临床上使用健脾调脾法治疗胃肠道疾病和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使用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宜养血活血不宜破血耗血

老年骨质疏松症突出的症状是腰背疼痛,也常伴随四肢放射痛、带状痛、肢体麻木、无力,或伴肌肉疼痛、下肢腓肠肌痉挛等。通则不痛,血滞必用通法,但宜养血活血以通之,可使用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鸡血藤等。

以上是对防治骨质疏松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要提醒那些盲目减肥的女性要小心,减肥不当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