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蛋?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要吃粽子外,蛋也是不可少的,那么端午节吃什么蛋呢? 端午节吃的蛋种类繁多,下面为您具体介绍一下。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蛋?
民间相传吃蛋有保护心脏的功效。因为蛋形状就像心脏,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吃鸡蛋能够使心脏健康。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福一年平安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口味。关于端午节吃蛋的民俗,有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的端午节总要到民间传播疾病来伤害人。受害者中很多都是孩子,有的轻微的症状是发烧和食欲下降,而有的则严重到卧床不起。母亲们都非常心疼,纷纷前往女娲娘娘的庙宇,给女娲磕头祈求消灾降福,保佑自己的孩子。
女娲得知此事后,找到瘟神说:“从现在开始,凡是属于我的嫡亲孩子,你都不能伤害。”瘟神知道女娲非常厉害,不敢得罪她,就问:“请问娘娘竟有多少个嫡亲孩子呢?”女娲笑着说:“我的孩子很多,这样吧,每年的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子在衣襟上挂一个蛋袋,只要挂有蛋袋的孩子,你都不能伤害。”
那年的端午节,瘟神再次降临凡间,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在胸前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着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这些孩子都是女娲的嫡亲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伤害他们。这样,端午节吃蛋的风俗就逐渐流传了下来。
端午节吃什么蛋?
1、茶蛋
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人们会煮茶蛋和盐水蛋来食用。蛋可以是鸡蛋、鸭蛋和鹅蛋。蛋壳会涂上红色,并装在五颜六色的网袋里,然后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寓意祝福孩子平安吉祥。
2、盐蛋
据说,在煮粽子的锅里同时煮鸡蛋、鸭蛋和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子后,再吃蘸盐的蛋,可以避免整个夏天的生病;将从粽子锅里煮熟的鸭蛋和鹅蛋放在正午的阳光下晒一会儿再食用,可以预防整个夏天的头痛。
3、蒜蛋
在河南、浙江等农村地区,每到端午节的这天,家里的主妇们会早早起床,将提前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一起煮熟,供家人享用早餐。有些地方还会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入几片艾叶。早餐常常是大蒜、鸡蛋和烙油馍,这种饮食习惯据说能够驱除疾病,有益于健康。
4、白煮蛋
在东北地区,端午的早晨通常是由长辈将煮熟的鸡蛋、鸭蛋和鹅蛋放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滚动,然后剥掉蛋壳,让孩子吃下。妈妈和奶奶还会用温热的鸡蛋在孩子的小肚子上滚动,边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这一天,已出嫁的姑姑们也会给外甥和侄子送来煮熟的鸡蛋,寄托着一年的祝福。
5、咸鸭蛋
在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传统习俗。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这是因为端午节后夏天正式开始,动植物的生长活动进入到旺盛期,再加上潮湿的天气环境,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吃咸鸭蛋有助于排毒,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
6、皮蛋
在武汉等地,除了盐蛋,人们也喜欢吃皮蛋。皮蛋的原料可以是鸡蛋、鸭蛋、鹌鹑蛋等,以有花纹的松花蛋为最佳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名为“立蛋”的习俗:在端午节的正午12点时,人们试着把鸡蛋竖起来,据说如果成功了,许下的心愿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