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既是一个祭祀的日子,也是犯禁忌的日子,更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所以,不是所有节日,都是可以互祝快乐,如清明节和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忌日,所以不能说端午节快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自2008年起,被列入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并在门廊上挂上艾草。这些传统庆祝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据历史记载,端午节这一天不仅有屈原投江自尽,还有伍子胥也被投入钱塘江。因此,这一天应该是严肃悲痛的一天,而不是用来互祝快乐的节日,和清明节类似。非遗专家也建议大家在这一天互相祝愿安康,这样更符合该节日的性质。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听闻消息后立刻划船救援,一直航行到洞庭湖也未能找到屈原的尸体。为了表达哀思,楚国百姓纷纷前往汨罗江边悼念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遗体;其中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中说给鱼龙虾蟹吃,这样它们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尸体了。后来,人们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想出了用楝树叶包裹饭团,外面再用彩丝缠绕的方法,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然而,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专家考证认为,粽子只是民间普通食品,并非起初就与端午节固定联系在一起;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祭祀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了民众的心愿罢了。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形成了民间节俗“寒食节”吃粽子,比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更早。至今,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在清明节前一天吃粽子这一民间风俗。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的介绍。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