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生中,总会遭受几次痛经之苦。特别是刚初潮的少女,原发性痛经十分常见。除了正规治疗之外,不妨在饮食上适当补充营养。那么痛经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补充呢?针对不同类型的痛经表现,推荐了相应的食疗方案,一起来看看。
NO.1:气血不畅
气滞血瘀要行气活血
气滞血瘀,简单来说就是气血不通畅,导致体内滞留,经血无法顺畅排出。气滞为主的女性,除了痛经,还会出现胸闷、嗳气、乳房疼痛、小腹胀等症状,舌色暗;血瘀为主的女性可能伴有口唇、指甲紫暗,黑眼圈明显,经血暗且夹杂血块等症状,舌紫暗。
对于这类痛经的女性,要行气活血,多吃墨鱼、萝卜、丝瓜、芹菜等蔬菜,水果可以选择荔枝、橘子、山楂等。
推荐食谱:墨鱼萝卜丝
墨鱼,也就是乌贼,具有养血通经、滋阴调经的功效,而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作用,对气滞、血瘀型的痛经少女十分适用。
做法:锅中放适量油,爆香姜蓉,放入瘦肉炒至五六成熟。再加入墨鱼丝翻炒2分钟。最后加料酒和盐,翻炒几下即可。
NO.2:寒湿凝滞
寒湿重的要多吃鸡肉、羊肉
寒邪、湿邪会与经血交战,导致经血运行不畅,引发腹痛。这类少女痛经时热敷腹部比较有效,腹部暴露在冷风下痛经加重,每次月经量也较少,经血呈紫暗且夹杂块状,四肢容易感觉冷,小便清长,舌苔白。对于这类痛经,应该祛寒、利湿,散寒凝滞之邪,多吃鸡肉、羊肉、鲤鱼、鲫鱼、韭菜、生姜和栗子等食物。
推荐食谱:板栗烧鸡
鸡肉可以温中益气、活血脉、补虚健脾胃,适合畏寒怕冷、月经不调和贫血等问题。板栗可以健脾养胃、活血止血,也适合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患者食用。
做法:炒香葱姜蒜后倒入煮熟的鸡块,加入腐乳汁和醋,煮至鸡肉变色后加入板栗,最后加入盐和水,焖至汤汁收干即可。
NO.3:阳虚内寒
要与脾肾建立良好关系
阳气是身体的正气,阳虚导致阴寒内盛,会引发内寒,身体容易出现虚寒症状,比如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慢无力等。阳虚内寒的痛经患者需要补充亏损的阳气,赶走体内的阴寒。应多食用羊肉、牛肉、韭菜、八角、胡椒等温补脾肾、温阳散寒的食物。
推荐食谱:当归生姜羊肉汤
做法:羊肉和其他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黄酒和清水,炖煮至羊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NO.4:气血不足
女性补气生血很重要
气血不足引起的经痛不是剧烈的疼痛,而是沉重、持续的痛感,容易头晕或出现轻微头痛。这类少女除了痛经之外,还可能出现疲惫乏力、畏寒肢冷、气短少言、面色苍白或萎黄、发育迟缓、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失眠多梦、舌淡脉弱等症状。因此,补气生血是缓解气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推荐食谱:当归煲乌鸡汤
当归与黄芪结合可同时补气生血,大枣可以调和药性,乌鸡则可以补中益气、增加精髓,而且含脂肪较少,将这些食材一起煲汤非常适合气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做法:乌鸡煮熟后加入当归、黄芪和大枣,红糖可以增加味道,再煮一段时间即可。
NO.5: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可以选择苦瓜
湿热下注型的少女往往出现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小便短赤、身体感到沉重疲乏、舌苔厚腻、脉濡数等症状,需要及时清热利湿。可以多食用苦瓜、茄子、冬瓜等具有利尿祛湿清热作用的食物,绿豆、薏米、赤小豆也可以煮成甜汤。
推荐食谱:赤小豆苦瓜排骨汤
做法:将猪排骨、苦瓜和赤小豆放入电压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后添加盐即可。
NO.6:肝肾亏损
体质较弱的女生最可能是这种情况
肝脏和肾脏的亏损症状与气血虚弱相似,但肝肾不足的女性在经期往往容易出现腰酸、下肢无力和耳鸣等问题。此类型的痛经需要滋补肝肾,可以多食用牛筋、鸭蛋、木耳、枸杞和核桃等食物。体质较弱、身体容易生病的女生最容易出现肝肾亏损。
推荐食谱:黑豆米酒鸡蛋汤
做法:煮熟黑豆和鸡蛋,鸡蛋去壳后继续煮,待黑豆变软后加入米酒,吃蛋喝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