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医典草本汤粥 顺应时令“收敛”清肝

一、芡实粉粥

【据典】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的功效。煮成粥糊服用,正如《本草纲目》所说“芡实粉粥,可以固精气,明目耳”,是一种平补良方,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食材】芡实100克,白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将芡实研磨成粉,与凉水调匀,倒入沸水锅中,不停搅动至熟,成为糊状。

【功效】本品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肾虚遗精、脾虚泄泻的人,尤其适宜中老年人在秋季食用。

【提示】除了婴儿之外,适合所有人群食用。

二、莴笋叶汤

【据典】莴笋性味苦、甘、凉,入大肠、脾、胃经,能清热利尿、通脉下乳。《本草纲目》称其“下乳汁、通小便”;《本草纲目拾遗》称其“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莴笋还富含氟、碘等元素,生吃或烹煮都可以缓解秋燥,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很有益处,尤其对秋季经常咳嗽的人,莴笋叶具有平咳作用。

【食材】莴笋叶200克,猪肉片80克,细粉丝50克,小葱、芝麻酱等调料适量。

【做法】将莴笋叶洗净稍微焯水;起油锅下葱花煸香,加入高汤烧开,放入粉丝;将猪肉片加少量调料、淀粉腌制好,用筷子夹入锅中,放入莴笋叶,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具有润肺止咳、开胃健脾的功效。适宜在秋季食用。

【提示】莴笋叶凉拌也是一道美食,可以与芝麻酱、花生碎、松子等食材拌匀作为佐餐,是秋季的最佳选择。


三、栗子莲藕汤

【据典】栗子味甘,性温,归肾、脾、胃经,能益气补脾,养胃泄泻;莲藕能消积食、止腹泻清湿热,两者结合是秋季滋补的好选择。

【食材】莲藕750克,栗子20个,葡萄干适量。

【做法】莲藕去节洗净,切片,栗子去壳,加适量清水一同入煲锅炖煮约40分钟,再加入葡萄干煮5到10分钟,用糖或盐调味即成。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的功效。适宜在秋季食用。

【提示】早晚都可食用,中老年人在秋季首选。

四、玉米糊粥

【据典】玉米性味甘、平,归胃、膀胱经,能健脾益胃、利水渗湿。玉米还具有防癌抗癌、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适合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老年人常见便秘等人群食用。尤其在秋季,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保健佳品。

【食材】玉米碴、大米各100克。

【做法】①将玉米碴、大米淘洗后放入锅中煮熟,成为粥即可;②直接使用玉米粉,加入凉水搅拌均匀,倒入沸水锅中煮成糊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调中开胃、利湿通淋的功效。适用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水肿尿少等患者,尤其适用于三高、肥胖人群。

【提示】习惯食用玉米的人,可以不加入大米。玉米煮粥或者制成糊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常年食用。在秋季,每周多加几餐,效果更好。


五、蜂蜜柚子茶

【据典】柚子果肉性寒,味甘、酸,具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的药用作用;《本草纲目》称其“去肠胃中恶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不思食,口淡,化痰止咳。”蜂蜜也是一种补益佳品。

【食材】柚子500克(包括果皮和果肉),蜂蜜250克(建议使用味道较淡的洋槐花蜜,不推荐桂花蜜)、冰糖100克。

【做法】用热水将柚子泡洗干净,刮去最外层的黄绿色皮,将柚子的果肉和果皮分离;将柚子皮切成细丝,最好越细越好,稍微腌制一段时间;将柚子肉去核,去除薄皮,用勺子捣碎;将腌制好的柚皮、果肉和冰糖一同放入锅中,加入一碗清水,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熬煮至浓稠、呈金黄色后熄火。待汤汁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可以将汤汁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口感更佳。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降火、润肠防燥的功效,非常适合在秋季饮用。

【提示】脾虚泄泻的人不宜饮用。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