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极拳,也称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推广的一种简易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迅速在民间广泛传播。下面是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动作要领的描述,一起来看看。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平稳舒展,动作柔和,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剧烈的跳跃动作,练习后会感到微微出汗但不会气喘,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练习太极拳。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虚实变化和姿势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前后连贯,没有明显的停顿。动作的演练速度均匀,连贯且不间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与其他拳术不同,要求上肢动作都带有弧形,避免直线运动。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展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套路整体和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外一体,各部分之间密切配合。练习时,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由躯干带动,并相互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呆滞等现象。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各种太极拳流派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相同。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用意念引导动作,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中。例如,作太极拳起势时,双臂徐徐前举的动作,在形式上与体操中双臂前平举的动作类似,但太极拳的做法中,从开始动作之前就要有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时要有将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念不停,动作随之不停,就像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连贯起来一样。古人总结出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意放松,不用力气
练习太极拳时,在保持正常姿势的前提下,要让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得到尽可能放松。在进行动作时,避免使用力量和僵硬,保持脊柱的自然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实现动作连贯、圆活、柔和、协调和自如。
(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练太极拳时“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上下相随和周身协调的意思。初学者虽然理论上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活动,但往往感到力量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练习单个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太极拳套路练习。
(四)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动作要诀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在太极拳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和位置方向的变化都需要步法和重心的变化。同时还要注重身法和手法的运用。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从实到虚,都要分明并且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气贯如一。“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形容了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特点。
(五)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轻松柔和,呼吸要平和,并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太极拳强调使用腹式呼吸,通过膈肌的上下运动实现“气沉丹田”,让气息沉于腹部,不上浮。这样在练习太极拳时就不会气喘,并有助于稳定重心。注意收腹挺背有助于“气沉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