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健康学家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在全球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居民呼吸方式不正确。典型的表现是呼吸太短促,也就是在吸入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底部时便急忙呼气。
白领人士由于长时间坐姿固定,往往只采用通过肋间肌和肋骨运动的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受到伏案工作的限制,每次呼吸量非常小,通气不足,导致体内二氧化碳的积聚。再加上长时间大脑使用,机体的氧耗量很大,更容易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办公室综合征,如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目前,很多办公环境的通风条件都比较差,人员密度大,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工作状态,呼吸效率降低,呼吸器官功能也会衰退,全身组织器官也随之发生退化性变化,易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供血不足等多种疾病。
短期来看是办公室综合征,长期来看则是各种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
但是,有改善的方法。无论是改变工作环境还是改变呼吸方法,我们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了改善不利于肺通气的胸式呼吸,我们应该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这样才能让足够的氧气进入肺部深处进行气体交换。通常情况下,我们只利用了不到一半的肺功能,大部分肺泡都处于闲置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在坐姿时,呼气时间应为吸气时间的两倍。要多用鼻子而不是嘴巴呼吸。
采用腹式呼吸也很重要。腹式呼吸是指通过隔肌的上下运动来扩大和缩小胸腔,以及肋间肌的运动为辅助进行呼吸。在东方传统养生法以及静坐禅定中,都强调一定程度的腹式呼吸。这不仅可以使呼吸更深有效,还能放松中枢神经。研究表明,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为5秒钟,吸入约为500毫升空气;而腹式呼吸一次约为10-15秒钟,吸入约为1000-1500毫升空气。研究还发现,一旦改变了呼吸方式,许多常见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头痛、忧郁症等症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甚至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慢性疲劳、月经紊乱以及各种过敏反应,也能有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