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会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新的对健康有害的物质。美国Epocrates网临床信息中心主任安妮·迈尼盖蒂博士介绍,"升高血压和眩晕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副作用"。如果一种药物会让你头晕,那么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可能会导致晕倒,结果往往是骨折或脑震荡。
"还有一种药物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抗凝药华法林"。内格雷特博士介绍,该药被称为"药物相互作用之王"。它的有效剂量范围比较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也容易受到其他心脏病药物的影响。
对策:每次购买药物时,最好保留药品说明书或请药师打印一份常见副作用的说明。如果同时使用的几种药物有相似的副作用,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另外,如果出现类似的副作用,要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有的医生字迹潦草,如果拿着这样的处方去买药,药师很可能"判断错误"。这是因为,很多药物的名字确实太相似了。药店通常按药名排序摆放药品,这也为拿错药埋下了隐患。因此,患者在购买药物时必须核对一下该药是否治疗自己的病。
一项统计显示,将近1/4的错误用药是因为搞混药名所致。例如,治疗抑郁症的帕罗西汀与抗血栓药氯吡格雷、抗癌药紫杉醇,在英文发音上非常相似。药品的中文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药品包装相似。医生提醒,儿童常用药艾畅和美林的新包装看上去像"孪生兄弟",但二者药效不同,前者主要治疗感冒鼻塞、流涕、咳嗽,而后者是退烧药。
对策:首先,在拿到一张新处方时,最好与医生核对药名、用量、用法等内容。其次,在使用药物时,还要仔细核对药名。以艾畅和美林为例,如果宝宝半夜发烧需要用药,弄错了可能会耽误病情。
3、重复使用同一类药
拥有相同通用名的药品可能由不同药厂生产,并且每个药厂都有自己的"商品名"。在很多时候,人们熟悉商品名,但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重复使用药物。例如,人们熟知"速尿"这种利尿药,但对其通用名"呋塞米"却知之甚少。
对策:如果医生开处方时注明了药品的商品名,最好请他在处方上标明。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留意一下,实际上,很多药物还有别名。以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例,"扑热息痛"、"退热净"也是指它,而其商品名还有"必理通"、"泰诺林"等。
4、弄错剂量
药品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并且通常用缩写或符号标注。对于不熟悉医学常识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挑战。看错一个小数点,比如把1.0毫克看成10毫克,就会导致严重的十倍剂量错误。在使用胰岛素等注射药物时尤其要确保理解标准计量单位。
对策:仔细阅读处方,如果不明白计量单位的含义,请咨询药师并让他们做标注以便记忆。
5、服药期间饮酒
不喜欢含有酒精成分的药物并不少见。当服用安眠药时饮酒可能会导致昏迷;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酒精不仅会增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肾损害;酒精还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导致低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空腹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
对策:除非医生明确告诉你在服用某种药物期间不必忌酒,否则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即使是吃感冒药,由于可能含有解热镇痛药,酒精也可能增加它们对肝脏的伤害。
6、服药时也服用保健品
尽管非处方药和保健品无需经过医生的处方,但如果你正在使用处方药,就必须小心谨慎。例如,次水杨酸铋片能够迅速缓解上腹部饱胀、烧心、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它可能与某些抗凝药、降糖药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美国有一种用圣约翰草提取物制成的保健品,被许多人用以缓解轻度抑郁症。然而,它会影响其他抗抑郁药物,有时还会干扰华法林以及某些心脏病用药,如地高辛。
对策:当医生开处方药时,务必告知他你最近一两周内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7、在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
食物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例如,柚子富含维生素C和钾,但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这是因为人体的小肠内有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药物的代谢,而柚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干扰这种酶的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
在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时,大量饮用柚子汁会使药物在体内积聚,增加肝脏损伤和骨骼肌溶解的风险。
在服用非索非那定等抗组胺药物时吃柚子或喝柚子汁可能会抑制药物吸收,使其部分"失效"。由于柚子汁可能在服药后的3~4小时内干扰药物吸收,因此在服用上述两类药物期间最好不要食用柚子或喝柚子汁。
此外,吃止痛药期间不宜大量饮咖啡,服用铁剂时要少吃油腻食物,不宜喝豆浆等。
对策:处方上的药物是否对食物有要求?这也得向医生咨询。
8、肝肾功能不好,未减少药物剂量
当肝肾功能受损时,机体清除药物代谢产物的能力会下降。而且,很多药物本身对肝肾的损伤也不小。因此,这类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通常需要适度减量或选择对肝肾影响较小的剂型,如栓剂、皮肤贴剂等。
对策:如果药品说明书强调该药可能对肝肾造成损伤,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在服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为了安全起见,如果医生开的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或者患者本身患有肝肾疾病,最好在决定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之前先检测肝肾功能。
9、忽视药物的年龄限制
岁月不饶人,老年人在用药上不能勉强行事。痴呆、头晕、跌倒、高血压等都是老年人在用药后常见的副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比尔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制定了"比尔斯列表",列出了"65岁以上老人不宜使用"的药物,因此被誉为"比尔斯列表"。在给老年人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参考该列表。
对策:只要在医生开处方药时看一下"比尔斯列表",你就能一目了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新调查发现,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6%仍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比尔斯列表"上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