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喝水的14个原则

夏季炎热,高温天气让人们大量排汗,身体水分流失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身体内部正常代谢发生紊乱,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补水。夏季喝水要科学,一味喝多容易水中毒,那么夏季如何健康饮水呢?下面为您介绍夏季健康饮水的14个原则,让你喝水也能喝出健康!

1、喝水量因人而异

有人说一天要喝八杯水才够,其实喝多少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要求,比如如果你流失更多水分,应该多喝点水;如果你是室外工作者,也要多喝点水;如果你的工作环境舒适,平时摄入了大量的汤类、粥类,或者水分流失较少的话,可以少喝一点。喝水量还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来决定。健康人可以根据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水分: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深就需要补充水分;如果颜色很浅可能是喝水太多了。

对于病人而言,喝水也需要因人而异。例如,同样是心脏病患者,如果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就需要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以免血液黏稠度过高导致心肌梗死。但如果患者表现为心脏功能衰竭,则不宜喝太多水,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2、选择“健康”的好水

好水的条件是不含农药、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均匀地溶解钙等无机物成分,pH值为8-9的弱碱性水最适宜;水温最好低于体温,在摄氏20-25℃左右;最好含有丰富的氢离子。

3、补水最好是白开水

白开水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补水选择。白开水进入体内后最容易吸收,可以较快进行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养分等。白开水最好选择40℃左右的温开水。尽量不要喝冷开水甚至是冰水。另外,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果汁、汤水等。

4、喝温不喝凉

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本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而过烫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因此,喝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5、慢喝不快喝

喝水时,不少人习惯大口喝水,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没有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吞咽大量空气,引起打嗝或腹胀。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慢慢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

6、拒绝“衰老”的水

如果水不经常处于运动状态,而是静止的“死水”,这就是衰老了的水。如果桶装或瓶装的纯净水从出厂到饮用中间存放了相当长的时间,会影响水的品质。开封后超过3天静止存放,水就会变成衰老的老化水,最好不要饮用。

7、少量多次

正常情况下,早上起床空腹要喝一杯温开水或淡盐水;9点到10点之间,可以适当多喝一些水;中午饭前再喝一些水,可以占据胃的容积,减少食量;到了下午两三点,也要记得补水;此外晚饭前也是补水的时间。当然,夏季水分流失更快,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水。什么时候喝水,当然是在有口渴感的时候要喝水。因此,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在一天中多次喝水,每次喝水以50-100毫升为宜。

8、最好用玻璃杯

玻璃杯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饮品时,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摄入体内,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易在杯壁滋生。水杯的首选应该是玻璃杯。

9、不宜多喝纯净水

纯净水在制作过程中除掉了一些有害病菌、有机物等杂质,也同时除掉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10、用餐时不宜喝水

进餐时饮水会稀释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胃也不好。特别是天气炎热时,消化腺分泌已经受到影响,大量白开水会进一步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功能。最好是以汤代茶,汤中的盐味可以刺激消化腺分泌,提高消化液的活性,并且也可以补充水分。或者先吃半碗白粥也可以。

11、早喝不晚喝

当出现口渴、心烦、乏力、头疼等症状时,说明身体细胞已经开始脱水,此时再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长期下来,身体就会处于潜在的缺水状态,不利于正常代谢。因此,喝水和吃饭一样,需要定时,变被动饮水为主动饮水,在感觉“口渴”之前就喝水。

12、喝淡不喝甜

夏季流汗损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此天热时应该喝些淡盐水补充钠,可以选择自制绿豆汤、柠檬水等,它们不仅可以消暑降温,还能补充多种营养如维生素等。各种甜饮料含糖量高,能量高,而且营养成分比较单一,不推荐大量饮用,更不能以饮料代替白开水。

13、适当喝点花样水

对于女性来说,只喝一成不变的白开水实在无趣,为了让生活多一点情趣,可以品尝花茶、绿茶,或者在水中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的低糖果汁,这样喝水就会有更多色彩。但在早晚一定要喝白开水,不宜用茶、饮料代替水。

14、喝水也“吃”水

黄瓜、西瓜、番茄等水果和蔬菜中的水分比普通水更易进入细胞。因此,在喝水的同时也要“吃”水。而且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矿物质和重要的B族维生素等,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抵御疾病非常有益。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