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当心七大误区
1. 以药来代食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其实,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不一定要依赖药物。例如,多吃萝卜可以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可以补脾胃。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摄入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食物也有好处。
2. 越贵越补
不少女性认为东西越贵越好,所以会花高价购买燕窝、鱼翅等保健食品。但实际上,甘薯和洋葱等食物也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因此,选择进补食品时不应只看价格,更应该考虑实际效果。
3. 用进补来代替锻炼
无论是正常摄入营养,还是吸收和利用营养补品,都需要依赖人体健康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功能。如果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营养摄入的代谢利用率就会降低,即使摄入了营养补品,也无法很好地消化吸收。
4. 重“进”轻“出”
现在有一种重视“负营养”的保健新理念,即注重排泄废物,减少“肠毒”的吸收。同时,也要重视及时通畅的排便,否则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对身体有害。
5. 进补单一
有些人喜欢只服用某一种补品,这会对体内的营养平衡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同时,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的需求也不同。例如牛羊肉、狗肉、辛辣食物和酒都是偏温热性质的,会导致体内火气旺盛,出现口干、嗓子疼等症状,不宜过量食用。
6. 盲目相信广告
关于各种补品的广告常常夸大其功效,宣称具有“神奇”、“灵验”、“包治百病”的效果。保健品和食品、药品不同。保健品不适用于某一种疾病,也不能让健康的人更加强壮。它只能使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7. 虚实不分
如果要进补,就需要首先了解自身体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益,而不是每个虚症病人都适合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血虚、阳虚、气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也有肺虚、心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情况。因此,在进补前应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