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要预防哪些疾病?现在正值三伏天,气温升高,高温天气不断,这个时节,游泳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然而,游泳馆人满为患,人多容易传染疾病。那么夏季游泳应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急性外耳道炎
在夏季,耳朵护理更为重要。高温和潮湿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滋生,容易引发外耳道炎。正确的预防方法是不要堵塞耳朵,而是让耳垢帮助保护耳朵。如果游泳后耳朵进水,应及时干燥处理。
首先,将头倾向一侧,让水从耳道流出,然后轻轻拉扯耳垂帮助积水流出。如果还有残留的水,可以用吹风筒低温冷风状态下,距离头部十余厘米之外吹干。
2、咽喉炎
多由呛水或吞水引起,除了咽喉不适或疼痛外,还常伴随咳嗽。轻微的可以用多贝尔液含漱或化炎药片,严重的应及时就医。
3、结膜炎
游泳后,很多人会出现眼睛发红、发涩的症状,有时还会有较多的分泌物,这是结膜炎的表现。游泳池中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这种化学物质可能引起刺激性结膜炎。在江河或天然水中游泳,容易引起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
预防方法如下:
- 选择卫生条件好、消毒措施完备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
- 最好佩戴密封性好的游泳镜,尽量避免眼睛接触游泳池的水,不要佩戴隐形眼镜游泳。
- 游泳结束后,在浴室中用流动的清洁水充分冲洗眼睛和游泳镜。
- 游泳结束后可以预防性点眼药,如氯霉素眼液、诺氟沙星眼液或无环鸟苷眼液,点眼1~2次。儿童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眼液。如果有眼疾,最好不要游泳。
4、阴道炎
女性尿道短,阴道与外界相通,容易感染病菌。在游泳馆中,一些女孩子游累了就随意坐在游泳池边的地上或台阶上,而地面上常常有人光脚走动,这就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预防方法如下:
- 不要穿着湿游泳衣坐在地上。
- 游泳后立即排尿,起到清洁作用。游泳后应仔细清洗外阴。
- 去游泳馆时,首先要看到是否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以及是否有“禁泳”的警示牌。
- 观察更衣室和淋浴间的卫生情况,检查墙壁和座凳上是否有霉斑。
- 浸脚消毒池应与进入泳池的通道同宽,并有氯味。
- 观察水中是否有杂物,闻空气是否呛人。游泳人数是否严格控制,人均游泳面积是否少于2.5平方米。
- 观察池水是否清洁,水面是否有漂浮物。站在池边是否能看到池底,池底是否有污垢。
- 不要租用馆内的游泳衣裤,游泳时要注意佩戴泳帽、泳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游泳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以清除池水中的消毒剂和皮肤上的致病微生物。
5、鼻窦炎
因为高温,身体各个器官毛孔张开,变得脆弱。游泳池中的消毒剂和漂白粉含有刺激物质,进入鼻腔后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问题。
预防方法如下:
- 游泳前,要查看游泳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同时,尽量不浸泡颈部以下的部位于池水中,避免长时间将口鼻浸入水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游泳姿势来进行娱乐。如果条件允许,游泳后最好用盐水清洗口鼻。
6、皮肤过敏
公共游泳池就像一个大染缸,不管什么类型的人都往里挤,带来了大量的细菌。再加上公共游泳池换水成本高,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游泳池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容易引发皮肤过敏。
如果对游泳池中的氯过敏不是很严重,可以用温水(最好略热)仔细清洗身体,轻微的过敏症状会很快缓解。如果过敏较严重,可以使用开瑞坦、乐果等脱敏药物,对抗感冒的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7、心血管病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处。它增加心脏体积可提高心肌收缩,使静息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增强。此外,在游泳过程中与水产生抗阻力,有减肥、保持体形的效果,还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然而,过度游泳可能会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增加中风、脑梗等风险。运动量过大时,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冠状动脉缺血和血管痉挛,进而导致心梗和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