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变好了,下馆子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常事。特别是春节,很多人喜欢下馆子吃年夜饭。然而,美味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油、盐摄入往往超标,久而久之导致肥胖、高血压,甚至诱发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大家一定要警惕,在下馆子的时候要避免点下面这四道菜。
专家告诉记者,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204名下馆子的消费者,涉及998种菜肴,其中包括主食167种、凉菜240种、炒菜557种、汤羹34种。调查结果显示,下馆子吃饭每人一餐摄入的脂肪和钠都超过了全天推荐的摄入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外出就餐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首先,油和盐的摄入量太多。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钠2200毫克),而下馆子的人一顿饭摄入的钠就有2902毫克,比全天推荐量还多。
其次,畜禽肉类的摄入量过多。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畜禽肉类应控制在50~75克之间,而在外就餐一顿可平均吃进120克肉类,再加上水产50克以及蛋类,动物性食品的摄入总量较高。
第三,主食相对较少且过精细。人们下馆子更加偏爱精细制作的点心和面食,导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专家提醒,长期这样的饮食习惯势必会导致慢性病的高发。
1.主食:面条和饺子最咸
调查发现,面食类食品的盐含量较高,普遍高于米食类。面条最咸,一小碗面条(50克)光是面条就含有350毫克钠,加上调料含盐量更高。其他高盐主食依次为饺子、家常饼和包子。而我们通常认为口感咸的炒饭,盐含量反而排在后面。
专家建议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做法简单的主食,比如白米饭、白馒头、蒸煮粗粮等。如果要喝粥,尽量少选带肉的粥,比如皮蛋瘦肉粥、艇仔粥,可以多选择红豆粥、绿豆粥、玉米粥等。
2.凉菜:小凉菜也是重口味
人们往往认为清淡的凉菜可以起到开胃、调味和配合主菜的作用,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调查发现餐馆里的凉菜往往也是“重口味”的。100克水产类凉菜(如凉拌海蜇、咸鱼等)和酱肉的钠含量可达到500毫克,依次排名为蛋类、肉类、菌藻类和豆制品类。凉拌蔬菜的钠含量相对较低,为280毫克。
专家建议,含盐量很多的酱肉、腌制小菜等凉菜最好少吃。凉拌蔬菜类比较清淡,可以适当吃一些。在点凉菜时,选择生菜蘸酱的方式,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3.热菜:四种做法菜很咸
烹制的热菜类菜肴是高盐含量的“重灾区”,炒、炖、煮、炸、煲等各类烹制方式,含盐量都不低。从菜品种类来看,鱼和肉类菜肴(包括肉汤)的钠含量平均在440毫克/100克以上,炒菜类在250毫克/100克左右。如果吃一盘(八寸盘)带肉的炒菜,钠的摄入量就已经远远超过推荐的一天摄入量。从菜系上来说,川菜往往高油高盐,例如水煮肉等;东北菜则善于炖菜,盐都加在了汤汁中。从烹调方法上来看,砂锅类、干锅类、卤水类和豉香类菜肴通常比较咸。
专家建议,要想控制盐的摄入,不仅要控制咸味,还要控制“鲜”味。因为很多鲜味调味料,如盐、酱油、味精和鸡精,都是钠的主要来源。点菜时不仅要注意荤素搭配和色彩搭配,还要注意烹饪方式的搭配,尽量少吃高盐食品。最后,王竹呼吁消费者主动要求餐馆减少放盐的量,全社会共同呼吁并创造低盐就餐环境。餐馆也应逐步完善咸味分级,将菜肴的咸味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饥肠辘辘时来一盘热腾腾的盖浇饭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然而,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看,目前有不少盖浇饭存在油盐超标等问题,长期吃这类盖浇饭可能会增加高血脂的风险。
4.油盐较多的菜
黑乎乎的酱油中泛着亮亮的油花,满目皆是。固然这种盖浇饭吃得香,开胃下饭,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盐和脂肪摄入量超标。对于肥胖和高血压的人群来说,尤其是要减少食用这类盖浇饭的次数。对于健康人来说,也应该尽量减少对这类盖浇饭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