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已经来临,天气变暖,土地解冻,冬眠的昆虫和动物开始活跃起来。闪电和雷声也变得更加频繁。此时农夫们忙着播种和插秧。那么,在惊蛰节吃什么呢?不同地区的惊蛰饮食习俗又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炒豆
在陕西的一些地区,人们在惊蛰节会吃炒豆。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入锅中炒,发出噼啪声,象征着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声。
芋头
在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和炒黄豆(代表消灭虫害)。我们可以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而且芋头是一种粗粮,既好吃又健康。虽然糖对减肥不利,但根据中医的说法,春天肝气旺盛,容易伤害脾胃,从惊蛰开始要多吃甜食来养护脾胃。因此,吃糖也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享用的。
梨子
在北方,吃梨子是惊蛰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这天要吃梨子,意为与害虫分别。为了让梨子更温暖,我们可以稍作改良:取几个大梨和一小块姜,一起放入榨汁机榨成姜梨汁,分成两份:一份直接上桌,另一份放入蒸锅中蒸五分钟后再上桌。《本草通法》中说,生梨可以清热泻火,熟梨则滋润五脏阴气。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体质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食用量。
醪酒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人的毛孔也随之打开。在西北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在惊蛰节要喝醪酒,吃蛋饼和芥末酱,以排除体内积存的寒气。虽然对我们来说,蛋饼和芥末酱可能没有太大吸引力,但如果家里正好有自酿的糯米酒,过滤去凝固物后就是醪酒了。喝上一杯醪酒,整个身体会感到温暖,让人不禁想起那首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会在惊蛰这天点燃火炉,在庭院中烙煎饼,寓意着熏烟和高温能消灭害虫。
惊蛰的其他风俗活动
“祭白虎”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出来觅食,如果被它咬到,整年都会常常遭遇麻烦,被小人泼冷水,事事不顺。为了自保,人们在惊蛰这天会祭拜白虎。一般是用纸画一个黄色有黑斑纹的白老虎,嘴里有一对尖牙。祭拜时,会用猪血喂养纸老虎,让它吃饱之后就不再咬人。然后,用生猪肉涂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其充满油污,无法张开嘴说是非。
“打小人”
“小人”是人们所憎恨的无耻之徒,专门惹是生非。在香港和广东民间流传着一种巫术仪祀,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来驱逐和报复所谓的“小人”。因此,惊蛰那天在粤港地区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女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做的小人公仔,一边念念有词地念咒语:“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没气也抖,打到你连亲人都怕”。
驱赶霉运
惊蛰标志着二月的开始,天上会打雷声,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老鼠和蚂蚁等等。这时家中的爬虫和蚂蚁也会开始觅食。古时惊蛰那天,人们会拿着清香和艾草,在家里的角落里熏烧,以驱赶蛇、虫、蚊子、老鼠和霉味。久而久之,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了驱赶霉运的习俗,也与“打小人”的巫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