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身体健康,许多人每天坚持跑步,其中很多人是为了减肥而跑步的。大家都知道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方法确实能够减肥,但为什么有些人跑步却越来越胖呢?
误区之一:每天30分钟慢跑就能减肥
我们要知道,运动能够减肥是因为消耗了脂肪。虽然每天30分钟的慢跑可以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但减肥效果却非常有限。实践证明,只有运动持续时间超过约40分钟,人体内的脂肪才能被调动起来与糖原一起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可达总消耗量的85%。因此,少于约40分钟的运动,无论强度大小,脂肪消耗都不明显。
误区之二:想瘦哪里就瘦哪里
我们经常在广告宣传中听到或看到"减腰"、"减臀"、"减腹"等词句,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呢?我们真的可以只瘦特定的部位吗?当然不是。首先,局部运动消耗的总能量较少,容易引起疲劳,而且效果持续时间有限。其次,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的,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不会因为锻炼特定的部位而减少该部位的脂肪。减肥过程中,哪里的供血条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减肥。例如,运动一段时间后,腰围可能没怎么变,但脸颊却明显瘦了,原因就在于此。只有当总体热量消耗大于摄入热量时,才会导致全身脂肪减少,而不只是某个部位。
误区之三:运动越多减肥效果越明显
运动虽然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但仅通过运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几个小时网球,只要多喝几听甜饮料或多吃几块西式糕点,辛辛苦苦减肥的成果就会化为乌有。因此,如果想要获得持久的减肥效果,除了进行运动,还应合理控制饮食。
误区之四: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
要想通过运动减肥,需要坚持有毅力。如果你期望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就能迅速消耗脂肪,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只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才能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因为低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因此脂肪消耗较快。增加运动强度后,脂肪消耗比例仅占总消耗量的15%。因此,轻松、缓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或者将心率保持在100-124次/分钟的长时间运动对减肥最有利。
误区之五:空腹跑步有损健康
人们经常担心空腹运动会导致低血糖反应,例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并对健康不利。但是,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的博士研究表明,饭前1-2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例如散步、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对减肥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在此时,体内没有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容易消耗多余的脂肪(尤其是产后的脂肪),减肥效果比饭后运动更好。此外,由于运动量适中,热能消耗较少,体内贮存的能量足够使用,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