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最易患落枕 教你快速治疗落枕的方法

落枕或称为“失枕”,是一种冬季常见病,尤其在青壮年中较为普遍,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常见。当天气变冷以后,很多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经常会不小心“落枕”。落枕常见的发病经过是在入睡前并无任何异常症状,但是醒来后会感到颈背部明显的酸痛,颈部活动也受限制。那么一旦发生落枕,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如何快速治疗落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大原因 天冷最容易患落枕

1. 睡觉时头颈姿势不正确。

2. 枕头的高度、硬度和形状不合适。

3. 颈部外伤,如夜间睡觉时头颈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者因为使用不适合的枕头(太高、太低或太硬),使得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都可能导致颈部一侧肌肉紧张,颈椎小关节错位并引发静力性损伤,导致局部疼痛不适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4. 颈部受凉,比如睡觉时受寒过度,或者夏季贪凉导致颈背部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从而引起僵硬疼痛和不利的动作。

5. 若是由颈椎病引起,可以反复出现“落枕”的状况。

上班族频繁落枕 小心颈椎病变

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经常发生落枕现象,或者感到颈部不舒服,比如经常感到颈部酸痛,早上起床时会感到颈部僵硬,或者转动的时候有不舒适感,都要小心,这可能是颈椎病的早期信号。这时,颈部肌肉已经疲惫不堪,引发肌筋膜炎,部分椎间盘组织也开始退化,小关节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疼痛等不适,并且通常在姿势不正确或湿气气候刺激后疼痛加剧。

如果此时不加以重视和自我保护,椎间盘组织会进一步退化,导致髓核膨出或突出,严重时可能出现脱出,刺激神经根或压迫脊髓,会出现头晕、手麻、手部力量减退等严重症状,甚至发展为脊髓型颈椎病,引起走路飘忽、踩棉花感、步态不稳、容易摔倒等症状。

少坐多活动 米字操有助于改善

办公室最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是进行“米”字操。所谓米字操,就是以头顶或下颌为笔头,用颈部当作笔杆,反复地“写”出“米”字的形状,每次可以“写”5-10个字。米字操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的压力,对于长时间坐办公室造成颈椎疲劳的人来说非常有效。

预防颈椎病最重要的是避免长时间坐姿。办公室的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陷入“一坐下去就爬不起来”的状态,最好每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不需要太长时间,3-5分钟就可以了。此外,还要注意调节工作台和椅子之间的高度,尽量使眼睛面对电脑屏幕并能近乎平视,这有助于预防颈椎病。

感到落枕时 4个方法可以立即缓解疼痛

1. 冷敷:一般落枕都属于急性损伤,通常伴有局部疼痛和僵硬。在48小时内,应该采用冷敷的方法。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严重者可以每个小时敷一次。

2. 热敷:在炎症和疼痛减轻之后,可以考虑进行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湿敷,也可以使用红外线取暖器进行照射,还可以用热盐水袋敷在患处。

3. 按摩:在经过上述方法后,如果颈肩部仍然感到疼痛,可以尝试分筋法按摩,可以请家人帮忙。患者坐下,露出颈肩部位,医生站在患者后面,在患侧肩膀涂抹少量红花油或舒筋油,用右手拇指在疼痛处轻轻揉按摩,并向肩外侧轻轻推揉以分离痉挛的痛点。每天重复按摩3-6次,一般情况下,颈肩疼痛会得到缓解。

4. 醋敷法:取100克食醋,加热至适宜的温度,然后用纱布蘸上热醋在颈背疼痛处热敷,可以轮换使用两块纱布,让疼痛的部位保持湿热感,并同时进行颈部活动,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连续两天可以治愈。

日常生活中,从细节做起预防落枕

1.选择合适的枕头

合适的枕头高度

枕头的作用是保持头部与腰椎的平衡,这样就不会给颈椎带来压力;在仰卧睡觉时,枕头的高度应该控制在5至8厘米之间;在侧卧睡觉时,根据每个人的肩膀宽度不同,女性的枕头高度应在7至12厘米之间,男性的枕头高度应在11至14厘米之间。适合的枕头高度能够保持睡眠时颈椎的舒适,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保持同一个睡姿,经常是仰卧和侧卧相互交替的。

合适的枕头硬度

一般来说,较硬的枕头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过硬的枕头使头部与枕头接触面过小,局部压力过大,会让人感到不舒适,而且也会对局部的神经造成过大压力,第二天早上可能会出现头、颈、背、臂和手的麻木或疼痛等症状;过软的枕头无法保持适当高度,因为过于松软会给头皮施加较大的压力,不利于血液循环,同时也可能存在透气性差的问题,无法确保充分的呼吸,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 注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钙的食品,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和豆制品等。

3. 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比如躺在俯卧位并将头颈弯向一侧;在极度疲劳时在还没调整好姿势就陷入睡眠;头颈部的位置不正确,过度屈曲或伸展等。

4. 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要确保被子盖好,特别是双肩和颈部的地方,可以将被子塞得紧一些,或者用毛衣之类的进行绑扎,防止熟睡时受凉,导致风寒邪气侵袭颈肩部,引起气血瘀滞、脉络受损并发病。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