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有方法 五大误区要注意

夏季养生的方法 及五大注意事项

健康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需要我们格外注意。那么,在夏季如何进行养生才能健康呢?下面介绍的五个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注意事项1:夏天也要按时睡觉

很多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会更舒适,可第二天可以晚起。但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22-23点,早晨5-6点是“高潮”时刻,这个时段起床会感到更精神饱满。因此,夏季仍然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注意事项2:注意开窗通风的时机

在酷热的夏天,室外气温很高,有时甚至比室内还要高,这时候打开门窗只会让热空气进入房间。因此,如果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最热的14点之前关上门窗,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待到傍晚再打开门窗,房间会感到凉爽一些。

注意事项3:运动后适量补水

夏天运动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身体就会失水,口干舌燥。有些人会在运动后大量饮水,一是觉得舒服,二是认为多喝水可以迅速补充身体所需,维持水分平衡。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运动时,大量血液会留存在四肢肌肉中。

如果运动后立即大量饮水,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吸收能力下降,还会感到胃部不适和腹胀,影响正常呼吸。所以,夏天运动后应适量补水,尤其是盐水,不要过快地大量饮水。

注意事项4:不要赤膊以获得凉爽

在炎热的夏季,有些人喜欢赤膊以获得凉爽,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从生理角度来看,人体的体温调节不仅依靠皮肤的蒸发,还包括皮肤的辐射等。

根据测定,在18-28摄氏度的环境中,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的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当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的蒸发散热;但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仅无法通过辐射散热,还会吸收外界的热量。因此,如果此时背部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不仅不会感到凉爽,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注意事项5:不要过度出汗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以通过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稳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因此,在炎热的夏天只要能够出一些汗,小便通畅,就不容易得病。如果没有或者少汗,经常是暑病的先兆。由于老年人的汗腺退化,所以他们更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过度出汗又不好呢?原因是少量出汗是最佳的蒸发散热方式;如果汗珠大滴地流淌,散热效果反而不佳,还会损伤津液和元气。此外,过度出汗会导致机体丧失大量有益的物质,出现电解质不平衡,尤其是钾和钠的流失。根据实验测定,汗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铜、铬、钼、钴、碘,还含有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因此过度出汗会导致脱水和体虚。

此外,过多出汗会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对动脉硬化患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在酷暑的夏天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日常饮食中,应多喝一些菜汤,多吃一些水分含量高,富含维生素和钾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