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吃多招来五疾病

豆腐的营养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根据中医理论,豆腐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赤眼、消渴等症状。然而,过量食用豆腐可能对身体健康不利,容易引发以下五种疾病,因此需要适量食用。

1. 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中含有皂角苷,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可能引起碘缺乏病。

2. 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有较多嘌呤,痛风病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过多易引发痛风发作,痛风病患者尤其要少食。

可见,虽然豆腐有益处,但也不宜食用过多,一次食用量也要适量。老年人、患有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和动脉硬化的患者特别需要注意食用量。根据中医理论,豆腐性偏寒,胃寒、易腹泻、腹胀、脾虚以及遗精的肾虚者也不宜多食。

3. 促使肾功能衰退: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植物蛋白质通过代谢最终产生大量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长期摄入大量豆腐而不注意饮食,会导致体内含氮废物增加,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

4. 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富含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还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5. 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富含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内壁,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动脉壁上积聚,进而促成动脉硬化。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