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燥的饮食秘方

进入秋季,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干燥。中医讲“秋主燥”,秋燥除了易伤肺之外,也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以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情况。我国民间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意味着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能养阴就易生热病,即我们常说的“上火”。不注意预防秋燥,泌尿系统感染就会“趁机发难”。

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其实,对于预防秋燥来说,除了“喝”之外,饮食也很重要。

在吃方面,可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择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杏仁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应适当倾向于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物。

具体来说:

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例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

二是应季的蔬果类,例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

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例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秋季要多喝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们只喝白开水,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这时,可以用“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来“喝走”秋燥。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是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