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跳过缓是指心脏的窦房结发出的冲动过慢,导致心跳频率低于正常水平。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每分钟产生60-100次冲动,这些冲动控制心脏跳动的速度和节律。
窦性心跳过缓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可能是运动员或高度训练者的正常适应反应,而病理性因素则涉及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
心脏病是窦性心跳过缓的常见病因之一。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可以影响窦房结的功能,导致心跳过缓。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也可能导致心脏的节律变慢,引起窦性心跳过缓。
电解质异常,特别是血钾过低或血钙过低,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跳频率减慢。
其他因素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窦性心跳过缓的临床表现可能轻微,如头晕、乏力,也可能严重到影响生命,如晕厥甚至心跳停止。
治疗窦性心跳过缓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如果症状轻微且没有危及生命,可能只需要定期监测。严重症状或存在潜在的心脏病变需要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预防窦性心跳过缓的关键在于保持心脏健康。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对于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