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酶类物质,其作用是帮助代谢和转运氨基酸。当转氨酶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肝脏受到损害,这就是所谓的转氨酶偏高。
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肝炎、脂肪肝、药物毒性、酗酒、心肌梗死等。因此,一旦发现转氨酶偏高,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除了及时治疗病因疾病外,针对转氨酶偏高,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护肝药、降酶药等。
1. 护肝药:护肝药物可通过改善肝细胞代谢,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的负担,从而降低转氨酶的水平。常用的护肝药包括氨基酸、磷脂等。
2. 降酶药:降酶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细胞内的酶活性,减少转氨酶的释放,达到降低转氨酶水平的目的。常用的降酶药包括丙戊酸、布洛芬等。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限制酒精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水平都有积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自行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定期复查转氨酶水平,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