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天气寒冷,很多女性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怎么捂都不暖和,那要怎么改善手脚冰凉,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呢?女性如有轻微怕冷也不必太紧张,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与病理特点所致。如果怕冷严重,可以根据以下介绍进行自我诊断,下面一起来看看女性手脚冰凉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经量过多
女性有月经、带下、怀孕、分娩等生理特点,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等病理特点,这些特点完全依赖于血液,容易耗血伤气,易致血虚,使得血液不能发挥温煦的功能而导致怕冷,手和脚是肢体的末端,所以最容易感到冰凉。
正常女性每次行经量约50~80毫升,一般28~30天行经一次,行经天数5~7天。如果经行过频,或月经一直淋漓不断,或经量过多,长期下来会造成贫血。
对症治疗:纠正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其中失血性贫血最为常见。如果月经过多,还应积极治疗月经过多。
女性如有轻微怕冷也不必太紧张,这是由于女性的生理与病理特点所致。如果怕冷严重,可以根据以下介绍进行自我诊断。
2、不爱活动,代谢低下
白领人士较多见这种情况。由于工作忙累,缺少锻炼时间,或本身不爱活动,代谢低下,或工作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气血不畅,血流缓慢,末梢循环不良,导致手脚不温暖。
对症治疗:增加运动。对于体弱、血压偏低、不爱活动、代谢低下的人来说,可以适量增加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加速血液循环,使血液温暖肌肤,改善怕冷症状。
3、微量元素缺乏
铜、锌、铁、硒等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铁,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合成必须依赖铁。如果缺乏这些元素,则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出现缺铁性贫血。血常规化验显示血红蛋白降低、小红细胞增多及异形红细胞出现。这种缺铁性贫血患者多见于长期失血的患者,如痔疮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鼻出血、咯血,月经过多等,以及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对症治疗: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都通过食物摄入。由于各种食物所含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保持均衡饮食,不偏食,不挑食,以满足人体对各种元素的需要。相反,过度偏食某些食物可能导致某些元素的缺乏。
4、营养不良
胃口不佳,挑食偏食,患有某些慢性病或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肾脏病、癌症等均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宫颈糜烂等脏腑功能障碍,或皮下脂肪不足。还有个人盲目减肥导致营养严重不良,下丘脑受损,内分泌失调,因此人特别怕冷,伴有头晕心悸、疲劳乏力等症状。
对症治疗:摄入充足的造血原料。增加食物中铁的摄入量,例如食用加铁酱油、加铁奶粉等;多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蛋、瘦肉、绿叶菜等;食用含叶酸丰富的蔬菜水果,食用含维生素B12丰富的动物性食物;肉、鱼、蛋、奶、豆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造血的原料。
5、体质虚弱,阳虚不足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阳者属温暖,主动,易发散,阴者相反。如果体质虚弱,有可能出现阳虚不足,从而出现怕冷的症状。
对症治疗:足浴,用艾叶10克煮水泡脚。水温以不烫手为宜(约45℃),水应浸过足踝,水中可以加入适量食盐,因为盐能够进入肾经,对肾有益。注意保暖,尤其是注意下肢和足部的保暖,必要时可以使用暖水袋、暖炉等保暖物品。
6、其他疾病
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病变、低血压等。
如果找不出明显的怕冷原因,应考虑是否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应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内分泌病变,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找到病因后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上述所介绍的某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应积极治疗,治愈后将极大改善怕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