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如何养生,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今年的惊蛰节气是从3月5日到3月19日。在惊蛰前后,天气开始转暖,春雷渐响,降雨增多,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6℃-18℃。尽管气候变暖,但是气温依然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早晚会有冷风。由于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通过饮食调养来增强身体机能,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充盛的情况下,病邪很难入侵机体,也就不容易患病。因此,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重摄取多种多样的食物,以确保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

惊蛰节气中,人们常常感到疲倦无力,昏昏欲睡,早上醒来比其他节气都晚。这是因为人体皮肤毛孔和血管逐渐舒张,需要更多血液供应,汗腺也开始分泌更多汗液。然而,人体的血液总量相对稳定,供应给外周组织的血液增加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这就导致了“春困”的出现。除了感到疲倦无力、昏昏欲睡之外,惊蛰节气还容易引发肝病、痄腮和流感等疾病。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惊蛰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该顺应阳气升发和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像春天一样舒展畅达,充满生机。

总的来说,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如下:

1. 精神方面:

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冷静、沉着的习惯;多听音乐,多交朋友;少参与竞争性的娱乐活动,节制性生活。

2. 环境方面:

居住环境宜选择安静的居室,朝北坐南的房子;注意补充阳气,多晒太阳。因为此节气冷暖变化不定,所以“春捂”非常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并非易于在寒冷时染上,而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衣物、突然受凉时染上的。

3. 体育锻炼:

《黄帝内经》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这意味着在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提高精神愉悦、增强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节气养生在起居方面的重点要点。不宜进行过激的运动,重点是调养肝肾,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

4. 饮食方面:

在饮食调养方面,主要原则是“春夏养阳”,适当多食用升发阳气的食物和蔬菜,例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多吃清淡的食物,以及有利于健脾的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制品、豆腐、鱼类、蔬菜和甘蔗等。避免每餐过饱是很重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节气里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因此多吃大蒜是一个好选择,大蒜是一种广谱抗菌食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常食用大蒜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让病毒和细菌远离身体。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