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保健全攻略

不知不觉,冬季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天气也渐渐变冷。到了冬季,由于人体机能活动下降,吃滋补品也不容易上火,所以冬季是人们滋补身体的最佳季节。想要养生保健的朋友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时机。那么在冬季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养生呢?下面我会告诉大家冬季养生应该注意的方法和要点,一起来看看,安然度过冬天吧。

一、重在防寒健肾

季节的变换常常在我们无意识的时候发生了。当我们在上周日的午后躺在床上懒洋洋地感叹着天气转暖的时候,其实冬天已经悄悄地降临了。过了立冬之后的几天,天气就会全面大降温。所以在天气转冷的时候,我们要先做好防寒的措施,才能保护好我们重要的身体。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也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内,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的水,大部分变为尿液,无形中增加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二、饮食调养:

[养肾为先]

寒气内攻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被迫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输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储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多吃一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食物都适合冬季食用。

[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伤害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从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血量减少将严重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大大伤害心脏,使心脏的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要减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的食物有: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三、冬季养生知识

炖补养生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因为这类食物属阴,易使人体阳气受损。饮食调养应以“补”为主。补血的方法中炖补最好,炖补制作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适当加入药材,以增强疗效。炖补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

羊肉:冬天吃羊肉非常合适,因为羊肉性温,能为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物。

鹅肉:自古以来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还能补益五脏。

四、药膳养生

补气虚为主—人参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具有大补元气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甙和黄酮类物质,分别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对抗有害物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它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调节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用法: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浸泡1小时后即可饮用。饮用完后再加入新鲜水,如此循环。最好在12小时内服用完毕,最后可以嚼服人参片,也可以将人参片直接含服。如果用于急救,每次取30克,浓煎顿服。人参须、参花、参叶也可以泡水当茶喝。

补阳虚为主—鹿茸

鹿茸性温,味甘咸,入肝、肾二经,有补肾壮阳的效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鹿茸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硫酸软骨素、雌酮、骨胶原、蛋白质和钙、磷、镁等矿物质,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它可以使血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增加。中等剂量下,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输出量,对衰弱的心脏有强心作用。但阴虚者不宜服用。

用法:将鹿茸研磨成细末,每次取1克放入小米粥中服用。或者取鹿茸、山药各30克,分别切片,浸入500克白酒中密封1周,每次取20毫升服用,每天2次,用于阳气不足、尿频、面色暗淡。市面上还有一些以鹿茸为主料制成的药丸、口服液等药物,可以按照说明书来服用。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