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春暖花开,是运动的黄金时节。户外一些小运动是大家的首选,比如羽毛球。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的运动项目,不受场地、年龄、性别的限制,也是大众所容易接受的运动,但是打羽毛球时击球姿势不正确以及没有充分热身,可能导致上肢、手腕、肘部以及肩部的多种损伤,因此大家要注意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春季打羽毛球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打反手球:软骨易撕裂
打羽毛球时,无论是击打、扣杀还是吊、挑、推、扑、勾球时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动作。随着不同的技术要领,手腕还会快速伸直闪动鞭打击球或由后伸外展到内收、内旋闪动切击球。这种情况下,手腕部的薄弱环节三角软骨盘会不断受到旋转辗挤,特别容易造成损伤。
有的人擅长打反手球,这就尤其容易出现手腕关节三角软骨撕裂。如果向内旋转自己的手腕,一扭就觉得疼痛,有时还伴随咔咔作响,这就是腕关节三角软骨撕裂的症状。关节三角软骨受伤时,如疼痛不怎么剧烈,建议先休息几天,如果疼痛不减或加剧,那就应该看看医生了。
二、频频“杀球”:警惕肩关节受伤
羽毛球还可能导致肩部损伤。肩关节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部位,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打羽毛球常见的肩部损伤包括盂唇软骨撕裂、关节囊增厚以及“肩部撞击症”等等。
盂唇是肩关节内的软骨组织,其上连接着关节囊和韧带,其中关节囊的松紧程度决定着肩部的活动范围。奋力杀球时姿势不正确以及用力过猛,都可能导致盂唇撕裂。盂唇撕裂的典型症状是不动不痛,但是抬肩就会痛,并且可能伴随关节里咔咔作响。对于轻度盂唇撕裂,建议先休息几天,如疼痛不减或加剧,应及时就医。频繁挥臂击球还可能引发肩后部关节囊增厚,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影响关节内部的稳定。
三、抽球太猛:当心“高尔夫肘”
很多人都知道打羽毛球容易得“网球肘”,其实,打羽毛球也可能导致“高尔夫肘”。高尔夫球肘与网球肘的发生原因相同,差别在于受伤的位置不同。网球肘是手肘外侧受伤,喜欢反手击球的人更容易患上;而高尔夫肘则相反,是手肘内侧受伤,喜欢正手抽球的人更容易患上。
高尔夫肘,在医学上的名称是肱骨内上髁炎,是指发生于屈肌(起到屈曲手腕和手指等作用的肌肉)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为高尔夫球手比较容易受这种损伤,所以也称其为“高尔夫肘”。
四、反复挥拍:引发“肩部撞击症”
羽毛球引拍、挥拍时,肩关节外展,这时肩峰下关节内部组织可能因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一种慢性肩部疼痛综合征,称为“肩部撞击症”。其临床特征是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时有一疼痛弧,而被动活动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完全不痛。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肩峰周围,夜间疼痛较重;患肢无力活动受限,上臂外展到70度时明显疼痛,感觉被“卡”住。肩关节开始外展时无疼痛,到达60度开始疼痛,超过120度疼痛消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急性发作时应进行局部封闭,并在缓解后立即活动,以防发生粘连。
五、飞奔“救球”:髋关节易受伤
在比赛中,球员不顾一切飞奔救球成功往往能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赞叹。但实际打球时,这种动作容易导致“头臼撞击综合征”。当看到球落下的位置距离自己还有许多距离时,有些人会急切地抬起腿猛跨,希望以此赶上球。救球的心切虽可赞赏,但这时股骨头和髋臼之间会猛烈撞击。如果未经充分热身活动,就可能引发“头臼撞击综合征”。
“头臼撞击综合征”的特点是平时没有异常,但屈曲髋关节时会感到疼痛。这种伤害初始可能并不严重,但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可能逐渐累积,最终造成关节内部的严重问题。“关节内的软骨是无法再生的,一旦受损就再也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