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常用的穴位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该遵循四季养生原则。中医专家表示,冬季艾灸不仅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还要特别关注艾灸的穴位选择。那么,在冬季进行艾灸时,常用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元: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可以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并且都认为艾灸是刺激该穴位的重要手段。关元穴位于人体任脉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点,也被称为精宫、丹田等。通过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各种阳虚和气虚症状,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

关元穴也是小肠的集聚点,它会将脏腑之气汇聚在腹胸部。小肠是人体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灸关元穴可以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三分之一处。它是全身俞穴中位于最下部的穴位,也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描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这意味着肾经的气就像水源一样,从足下涌出并灌溉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和保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艾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科疾病、失眠、多梦、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疾病等。指压涌泉穴可以帮助脑溢血后的恢复,按摩涌泉穴可以治疗膀胱炎,指压涌泉穴可以治疗白发等。

足三里:足三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被称为强身健体和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 的说法。"常不干" 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也被称为"灸花" 或者"灸疮"。这水疱会持续流出,可以及时驱除脾胃的寒湿,因此得名"常不干"。

有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促进胃的供血,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大椎:大椎属于督脉,具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的作用。同时,对于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选择大椎穴位也是首选。在治疗寒凉疾病时,大椎位于上焦,所以也是首选穴位。

命门:命门是属于督脉的穴位,起到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的作用。此外,如果出现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和颈椎病等疾病,治疗时也会选择命门穴位。命门穴位于腹中部的脐窝正中,是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临床上,命门火衰的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五更遗精、男子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的症状。

通过艾灸命门和大椎可以增强督脉的阳气,补充督脉的阴阳之气。艾灸命门可以对男性的生殖精液和女性子宫的生殖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灸命门可以温煦、生发和推动各脏器的生理活动,因此被称为推动生命之火的穴位。

神阙: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央,是人体腹部重要的穴位之一。神阙具有气和、气舍、气具的作用,是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神阙起到沟通上下的作用。此外,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因此,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通过艾灸神阙来改善自身状况。

中医专家表示,以上这些穴位是艾灸疗法中常用的穴位。在进行艾灸时,人们一定要注意掌握艾灸的火候、时间以及禁忌事项。同时,艾灸时必须准确找到穴位,才能发挥最大的疗效。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