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养生注意什么?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气特别适合踏青,但由于此时气候潮湿,人们在外活动时需要注意。根据节气的变化,合理制定养生计划非常重要。下面是清明节气养生的关键点,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1.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清明节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外,此时并不建议人们大幅度运动。老年人活动时心率不应超过105次/分钟,呼吸不应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宜登山。
2.到了清明,作息提前
为了让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胃经最旺。若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无法顺畅发散,可能引起心躁、喉干、头晕、目浊等不适症状。所以,要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这不仅能舒筋活络、通畅气血,还有助于心胸畅达、心情愉悦、增强抗病能力。
3.发物不可多吃
立春过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的到来逐渐旺盛,清明时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若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可能导致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减少甘甜食物的摄入,增加辛辣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补充精气,少吃发物,如笋、鸡等容易伤肝的食物。笋性寒,滑利耗气,人体有痛疾时气多虚,而食用笋会进一步损耗气血,加重气虚症状,容易引发疾病。临床上也发现,食用笋后容易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除了不宜食用笋外,也应少食鸡。鸡肉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食易导致慢性肝炎和高血压等病症。可以多食用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以及水果。
4.高血压患者少食肝脏类食物
清明节气前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人们应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明节期间最好少食用肝脏类食物。还应强调低盐饮食,烹调时应尽量少加盐,宜清淡为主,同时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和水果。
运动方面,要适度选择柔和的动作,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避免参加竞赛性活动,以免情绪过度激动;避免做负重运动,以免屏气而导致血压升高。
5.不妨喝点菊花茶
清明前后,可以适量饮用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具有疏风清热、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
将菊花与桑葚一同泡茶饮用,桑葚具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功效,可以起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要注意,过量饮用菊花茶会导致肝木失于滋养,反而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