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养生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

小寒是二十三节气之一,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为了御寒保暖, 我们在饮食上应做以下改变。那么小寒节气应该吃什么呢?在下面的内容里小编将为您解答。

首先,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如畜禽肉、鱼类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的能量的30%会转化成热量散发到体表,而碳水化合物只有5%~6%的能量会转化为热量散失,脂肪只有4%~5%。此外,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蛋白铁,研究表明,增加铁的摄入可以增强抗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同时,每天摄入的肉类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其次,吃饭前喝一碗热粥或热汤。在寒冷的天气里,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会立刻感到身体被温暖包围,还能暖化肠胃、促进消化系统的活动,增加食欲。特别是杂粮粥还能提供多种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和钾等。此外,冬季气候干燥,补充水分更为重要,而喝粥可以不知不觉地摄入较多的水分。除了热粥,喝一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零食的首选应该是坚果。坚果多数在秋季成熟,因此也是秋冬季节的时令食品。坚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含有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密度较高,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不足。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不妨将饼干和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原味的坚果,并且每天食用的量不要超过一小把。

最后,多吃黑色食物。中医提倡在冬天补充肾气,而黑色食物具有强补肾气作用。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癌症,增强血管的弹性,还有助于保护视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秋冬季节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好处。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