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能御寒暖身吗 8大饮酒误区要牢记

关于喝酒,人们存在很多误区:“吃点肉垫底不容易醉”、“混着喝容易醉”、“酒量可以练出来”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关于饮酒的误区。

误区一:喝酒御寒暖身。 饮酒后,血管受到酒精刺激扩张变粗,带来一时的暖意。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假象: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加速了身体的散热速度,让人感觉更冷。

误区二:酒精是兴奋剂,一醉解千愁。 酒精实际上是一种抑制剂,它会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导致自控能力下降,使人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情,如大吵大闹。所以人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兴奋、情绪高涨。然而,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升高,身体会逐渐出现各种不适,反而增加了抑郁和沮丧的感觉。

误区三:吃肉打底,能够保护胃壁,不容易醉。 先吃一些肥腻的食物可以减缓酒精进入身体的速度,但并不会减少酒精的吸收量。所以虽然可能让人稍晚一些醉,但并不意味着不容易醉。相反,由于醉酒的过程被推迟,人们往往会喝更多的酒,反而让自己更加醉,增加了酒精中毒的风险。

误区四:几种酒掺着喝容易醉。 无论是喝一种酒还是几种酒,都不会影响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只要酒精摄入达到一定的量,人就会产生醉酒感,和酒的种类无关。然而,多种酒掺着喝会对肠胃、肝脏等器官产生较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误区五:酒量和身材、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女性天生体内分解酒精的酶比男性少,因此女性的酒量较差。而体重、身材也是决定酒量的重要因素。当摄入同样数量的酒精时,胖人和个子高的人由于体内水分和血液量更多,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低,相对不容易醉。但是,酒精的吸收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基因、新陈代谢率和正在使用的药物等。因此,酒量不能仅仅根据身材和性别来判断。

误区六:酒量可以通过练习提高。 长期饮酒会不断刺激分解酒精的酶的分泌,提高分解酒精的能力,使人觉得自己的酒量变好了。然而,这并不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酒精依赖于肝脏的代谢,长期大量摄入酒精会给肝脏增加负担,导致病理变化,进而引发脂肪肝、肝硬化。同时,酒精还会损害神经系统,降低生育能力,诱发中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误区七:平躺睡一觉就能醒酒。 酒醉的人常常会呕吐,如果平躺睡觉,呕吐物可能会倒流到气道,阻塞气管,导致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在让醉酒者休息时,必须让其侧睡,以便呕吐物流出口腔。另外,也不要让醉酒者在陌生的环境中单独休息,如KTV、酒吧等,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八:冷水澡、热咖啡或浓茶,都可以帮助醒酒。 虽然冷水澡和喝热咖啡、浓茶可能暂时使人恢复清醒,但是它们并不能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而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具有利尿作用,会刺激身体排除大量水分,进一步加剧酒精的浓度。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