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气温骤减,这时的身体很容易被寒气侵入,中医认为:“十病九寒”,很多人在入秋之后总是觉得身体欠安,这和体寒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寒气过重的情况呢?
面色暗沉
体寒过重时,最直观的反应是在人的外观上,此时人的面色将变得暗沉,无血色;身体会出现浮肿,尤其是下肢。
精神状态失常
人的生理规律和精神状态都可能发生异常。首先,在精神状态上,人会感到精神萎靡、疲惫不堪。而生理规律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出现全身乏力、四肢冰凉的感觉;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和做噩梦;夜尿增多、起夜频繁;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推迟、痛经等情况。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体寒的重要特征,如果出现其中的症状,请及时进行调理,消除体寒,以免给疾病提供可乘之机。
在对身体进行调理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寒气是如何进入体内的,然后从这些途径入手阻止它们的进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寒气入侵有三种途径
首先是饮食方面,过量食用生冷、甜腻等食物会在体内积聚,形成湿寒。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在气温骤降时没有及时增加衣物,让身体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会让寒气有机可乘。
最后,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加重体寒,比如长时间不晾晒密切接触皮肤的内衣和床上用品,没有及时擦干身体在洗头或淋雨后,赤脚在凉地板上行走,熬夜等等。这些习惯都会导致体寒过重。
因此,只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保暖工作,就能有效预防体寒过重的情况。此外,我们还推荐几种祛寒的中医按摩方法,方法简单但效果显著。
首先,我们可以按摩腹部两个穴位来祛寒暖身,分别是位于肚脐正下方两横指处的气海穴,以及位于四横指处的关元穴。双手合十,覆盖在这两个穴位上,反复揉搓大约20分钟,直至腹部发热。
其次,按摩足三里穴和涌泉穴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盖向下三寸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可以按压和揉搓这两个穴位,直到产生发热感。
“体寒”是中医的一种说法,用中医的方式进行调理再合适不过。经常按摩以上这些穴位,一定能起到祛寒暖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