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

进入夏季,天气酷热,很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中暑指由于高温环境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的疾病。那么夏季该如何预防中暑呢?中暑的症状有哪些呢?中暑了应该如何急救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中暑的判断】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外,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体温超过38℃。

三、重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外,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常混合表现):

(一)中暑高热:体内大量热蓄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

(二)中暑衰竭:体内没有大量积热,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失水失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肛温约38.5℃,而腋温则较低。

(三)中暑痉挛: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或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而只饮水而为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体温正常。

(四)日射病: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出血剧烈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会昏迷,体温可能轻度增高。

【中暑的救治】

原则:尽快脱离中暑环境,使体温降至接近正常,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处理:

(一)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二)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

(三)可采用电风扇吹风,也可以用冷毛巾敷在头部;高热者,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将冰块、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闭严密即可);还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

每10分钟测量一次肛温,指38℃为宜。

二、轻度中暑:有脱水者,可选择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用量根据具体情况掌握。

三、中度中暑:

(一)中暑高热:

1、降温: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在降温过程中应严密监控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可选择以下药物(血压下降者禁用):

(1)氯丙嗪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在1-2小时内静滴完毕。

(2)人工冬眠: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杜冷丁50mg加入液体40ml中,在15分钟内静注完毕。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开始4小时可补液1000ml,总量可达3000-4000ml。

3、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

(二)中暑衰竭:

以失水为主者,可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706代血浆等;以失钠为主者,可选择使用0.9%氯化钠液。必要时可应用升压药物。重度低钠者,可慎用3%氯化钠液100-200ml进行静滴,必要时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三)中暑痉挛:轻者可饮用含盐饮料,或口服食盐2g/次,连续数次,总量达到15g;重者可选择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3000ml进行静滴,也可使用3%氯化钠液100-200ml进行静滴。

(四)日射病:头部周围放置冰块;对于出现频繁抽搐、呼吸异常、血压增高、瞳孔不等大等脑水肿表现者,可选择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等进行静滴。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