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发热是疟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通常在感染后的第一个星期内出现不规律的高热,体温可能会迅速升高至39°C或更高,伴随着寒战和出汗。发热通常有周期性,可能每隔48小时或72小时发作一次,具体取决于寄生虫的类型。
二、寒战:在体温升高之前,患者常常会感受到寒冷的感觉,表现为寒战。寒战的出现会让患者感到极度不适,皮肤会变得苍白和冰冷,此时身体会努力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
三、出汗:在高热之后,患者通常会经历强烈的出汗。这种出汗可能是非常剧烈的,常常伴随有身体虚弱的感觉。通过出汗,患者的体温会逐渐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感觉疲惫和乏力。
四、头痛:疟疾患者常常抱怨剧烈的头痛。这种疼痛可能是由体温升高引起的,也可能与寄生虫对大脑的影响有关。头痛通常伴随着全身不适,可能对日常活动造成困扰。
五、肌肉疼痛:肌肉疼痛是感染疟疾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背部和四肢,类似于感冒引起的肌肉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
六、乏力:由于长期的高热和出汗,疟疾患者通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乏力。这种乏力感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使患者的身体恢复受到影响。
七、恶心与呕吐:一些疟疾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影响,也可能与高热导致的代谢改变有关。
八、贫血:由于破坏红血球的寄生虫,疟疾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患者感到无力和乏力,皮肤可能变得苍白。严重的贫血需要及时诊治,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九、体重减轻:长期感染疟疾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减轻。由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身体逐渐消耗储存的脂肪和肌肉,体重因此下降。
十、肝脾肿大:在一些疟疾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这是因为寄生虫在肝脏和脾脏中的分布导致这些器官肿胀,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或疼痛。在体检中可以发现脾脏和肝脏的扩张,这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