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燃烧艾草或艾绒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达到治疗疾病、调节气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生物钟可以分为十二个二小时一个时辰的六个节气,其中,下午三点到五点是阳明时辰,也就是胃经和大肠经的活跃时间。
下午三点以后,阳气逐渐凋零,阴气渐生,此时人体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回升。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艾灸,会导致阳气受伤,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
另外,下午三点到五点是人体最疲劳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都处于低谷,如果进行艾灸,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降低免疫力。
因此,根据中医养生理论,下午三点以后的时间不适宜进行艾灸。最好选择在早晨、中午或者傍晚进行艾灸,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养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