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西红柿采取“一看、二摸、三存放”的方法
摸:西红柿成熟的标志是软而不是硬,如果摸起来感觉里面有明显硬芯的西红柿,最好不要购买。
看:成熟的西红柿通红,黄色品种则明黄,如果颜色有深浅不均,最好不要选择;外形轮廓自然,不规则形状的西红柿可能更甜,但如果果身上有明显的突起,可以不选。另外在同一个品种中,如果个别有明显的尖顶,那并不代表该品种的特征,可能是因为过度使用激素所致。
存放:新买回来的西红柿最好不要急着食用,因为西红柿需要“放熟”的过程,而且外表上涂抹的催熟催红物质“乙烯”会在放熟时继续挥发。食用时,用清水洗净即可,如果因对乙烯有“心理障碍”,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后再食用。
相对于叶类蔬菜,果实类蔬菜受病虫害的影响较少,尤其是西红柿,使用的农药也较少,因此可以放心食用。
什么样的西红柿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西红柿营养丰富,老幼皆宜,如今却让人们越来越“不放心”。因为果身都通红,所以“一看就是被催熟的”,而且有些西红柿有尖顶、硬芯,购买时不禁产生疑虑。
西红柿催熟早红的物质叫做“乙烯”,它被涂抹在西红柿表面,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不是化学物质,更不是动物激素。使用植物生长激素是因为西红柿本身的成熟过程靠身体内的乙烯完成,人为加入乙烯可以起到“催促”的作用。
乙烯对人体无害,在自然情况下会挥发,因此可以确保安全。
以下几类西红柿最好不要购买:
果蒂发青的。未成熟的西红柿在果蒂部位有“青肩”(果蒂青色),可能含有一种名叫番茄苷的有毒成分,食用后会有苦涩口感,甚至会引起身体不适。
颜色不均匀的。这类西红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感染了病毒,口感和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畸形的。如果西红柿有明显的尖顶或外观呈多面体,说明与同品种有很大差异,很可能是因为病毒或过度使用激素导致,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手感坚硬,籽粒呈绿色的。催熟的西红柿手感很硬,掰开一看籽呈绿色或未长籽,而且汁少,肉和汁不分明,结构不明显,这种西红柿往往涂有化学物质——乙烯利,虽然其毒性较低,但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
优质的西红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果蒂上有红绿相间;整体果实圆滑,形状规整,适度成熟;西红柿籽呈土黄色,果肉红色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