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个人平时习惯的频率,粪便变得稀薄,含水量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可能出现未消化食物、脓血或粘液。腹泻通常伴随着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及失禁等症状。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病程发展迅速,在2-3周内痊愈。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两个月或症状间歇性发作,间歇期在2-4周之间。那么腹泻有哪些特点?腹泻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
腹泻的特点
1、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明显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2、大约一半的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通常发生在病程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3、急性腹泻通常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为5-7天,但对于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的患者来说,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4、腹泻起病迅速:开始时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大约一半的患儿还可能会有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出现高热。
5、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大约10次左右,大于3次的话就应该考虑秋季腹泻了。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的蛋花汤样,带有少许粘液或脓血,没有腥臭味。
腹泻的特别表现
1、体温升高
腹泻患者通常会有发热,中度发热一般在38.5摄氏度左右。腹泻的主要病因是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和肠道病毒等引起的。发热可能早于腹泻症状出现或者出现在腹泻初起时。有些病原体引起的腹泻不伴发热,甚至体温略低于正常水平。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腹泻时或腹泻早期出现高烧(超过39摄氏度),这可能是细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2、精神萎靡
一般轻度腹泻的患者不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抽风、昏迷等症状。但如果出现其中一些症状,尤其是早于腹泻或腹泻初起时出现,应及时就医。
3、便中带血水
腹泻时,一般便便是稀的、水样的、像蛋花一样的、黄绿色的,或者含有少量粘液。患者每天大约腹泻5次。如果便中带有血丝、出现血水样便或脓样便,并且每次排便量较少,但患者坐在便盆上不想起来,这可能是痢疾、空肠弯曲菌感染或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出血性腹泻。
4、脱水
如果腹泻次数多,排便量大,失水严重,就可能出现脱水症状,此时应及时输液,以防止患儿出现酸中毒。
5、腹痛
腹痛通常在下腹区或左下腹,排便后腹痛可以减轻,这往往是乙状结肠或直肠病变引起的;而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疼痛多在脐周,排便后疼痛通常不会缓解。分泌性腹泻通常没有腹痛症状。
6、突然增多的排便次数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至少每天三次,有些人可能会达到几十次,甚至导致虚脱。
7、急迫排便
由于大便次数过多,肛门会感到灼痛,很多患者还伴有腹痛、肛门下坠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