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中医术语,指脾气虚损导致的一系列脾脏功能失调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那么脾虚有哪些症状呢?怎么进行调理?下面来了解一下。
脾虚的症状
1.大便溏薄
大便溏薄是指大便不成形,类似溏泥。一般排便次数不增多,可能有排泄不畅或排不尽的感觉。脾虚会影响体内水液的正常运化,从而导致大便溏薄。
2.水肿
由脾虚引起的水肿患者通常呈“梨形身材”,按压后,凹陷部位恢复较慢,这是典型的脾虚症状。此外,脾虚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无法将体内的湿气彻底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水肿。
3.畏寒怕冷
表现为特别怕冷,即使穿得很厚也会感到手脚冰凉。脾胃虚弱会影响对营养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产生畏寒怕冷的症状。
4.舌苔发黄厚腻
脾胃的变化和疾病症状常反映在舌头上。如果舌头有边缘齿痕并伴有发黄现象,往往是脾虚引起的。正常人的舌头一般呈粉红色且舌苔轻薄干净,舌苔发黄厚腻是身体发出的预警。
脾虚的调理
1.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形式多样,如跑步、爬山、瑜伽等。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刺激肠道蠕动,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体内新陈代谢,排出毒素,平衡气血,有助于调理脾虚。
2.良好饮食习惯
按时、合理进餐,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避免偏食、挑食。适当增加新鲜水果,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大蒜、油炸食品、辣椒、膨化食品等,同时减少冷食摄入,因为这些食物消化困难。
3.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大部分疾病均由阴阳不协调、风湿邪秽入侵导致,而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保暖不当引起的。春季温差大,过早脱去厚衣导致湿邪进入体内。湿寒对脾的伤害很大,会积聚在脾脏,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肠胃炎等。因此,日常要保暖,特别是腹部要保持温暖。
4.针灸或艾灸
选择相应的脾虚穴位进行针灸或艾灸,可以恢复脾虚功能。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建中、气海、关元等。
以上就是关于脾虚症状和调理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