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的注意事项

霜降是秋季和冬季之间的过渡时期。随着霜降节气来临,天气逐渐变冷,早晚温差增大。医生提醒大家,在霜降时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另外,霜降后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补的时候,有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在这个时候,饮食以保暖、潮湿、健脾和养胃为主。下面一起来看看在霜降时节需要注意的养生方法。

饮食以保暖润燥为主

霜降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开始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在五行中,霜降对应于肺脏,因为秋季属于“金”属性,而肺脏对应于“金”属性。根据古籍《二十四节气解》,霜降时节“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由此可见,这个时候寒气较盛,早晚温差较大。

在霜降时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引发脾胃疾病。因此,医生提醒大家,饮食上要以保暖、潮湿、健脾和养胃为主。少吃辛辣的葱、姜、蒜和辣椒,少吃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冷饮和凉茶等,以免损伤胃部引发疾病。建议多喝开水以补充津液,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养阴、潮湿的食物,如玉米、萝卜、栗子、百合、蜂蜜、山药、奶白菜、牛肉、鸡肉和泥鳅等。

遵循“药补不如食补”原则

在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有一句俗语说:“一年补好好,不如补霜降。”这句话表达了霜降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在霜降时节,人们应该适当补充身体的营养。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中的说法:“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以看出,酸味可以收敛肺气,而辛味则可以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

在霜降时节,常用于进补的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和薏苡仁等。但是,医生提醒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确定,不能随意补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较弱且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所以如果胡乱进补,不仅不能起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反而可能引发其他问题。而对于儿童养生来说,则应顺应节气的转变,收敛、降气、潮湿、抑肺、扶肝、增酸、减辛。

女性应注意保护足部保暖

在秋天,首先反映在人身上的是皮肤干燥。由于寒气较盛,冷热失衡,往往会让人感到不适。一旦寒风侵袭,人们很容易感到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可能引发咽炎、气管炎、面瘫等问题。因此,不要忽视穿衣保暖,尤其是要护足。女性要注意保护脚部的保暖,不要再穿船鞋和薄袜,应该穿能够遮盖脚面的鞋子或靴子,以防止脚部受凉。

此外,精神调养也非常重要。最好的调养方法就是确保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早起能让人提前醒来,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季乏力的情况发生。周末可以到户外爬山、登高,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安宁的心态。但是在这个阶段,运动和锻炼的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激烈,以微微出汗为宜。

预防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霜降时节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高峰期。老年人也容易患上“老寒腿”。此外,霜降是秋冬交界的时期,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高峰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在这个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所以要注意保暖,小心感冒。

对于呼吸道疾病等患者,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呢?医生认为,患者应该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饮食上也要多吃米粥类和润肺的食物。要注意保暖,中老年人在晨练时要戴手套,体弱者最好戴口罩,在气温突然下降的早晨要稍微晚些出门。患有慢性咳喘病、气管炎且易于在此季节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