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来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是养生的好时机。然而,小寒时节的养生不能盲目进行。尽管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不意味着大量摄入补品,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可以分为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四类。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寒进补的四大原则。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例如动后出虚汗、精神疲劳、妇女子宫脱垂等情况,适合使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补品。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例如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黄、嘴唇苍白、妇女月经量少且颜色淡等情况,可以使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例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女白带增多等体征,适宜使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例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以选择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对于阴虚阳盛的体质,更适宜选择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等,并配合肉禽煲、炖汤等方式进行进补。
如何在小寒节气保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看,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一些温热食物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