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中的“气”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气的概念非常完美地融入到中医学的理论中。那么什么是气呢?
传统的中医认为气是一种物质,这是因为古人无法理解气体的存在,如气体的无形,所以以为气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这也引出了若干“气”的意义,比如风,因为他们不知道气体流动形成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气功的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人开始了科学探究,有一些理论包括:气是能量说,气是物质流说,气是统一场等等,但这些学说都无法令人信服,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
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中医理论与传统认识、传统理论纠葛在一起。我们的中医理论家没有深入研究气功,而我们的气功师也不懂哲学科学理论。
实际上,“气”是注意力对身体内部的集中,是神经系统对人自身肉体存在的感觉。一般来说,人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但与这些感觉系统相反的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也有感觉系统来感知自身的状态。比如身体的伤口会引起疼痛感,运动量增加会让我们感受到心跳加速。
可以说,身体内部也有感觉系统,但在多数情况下,注意力会被外界的感觉系统占用,只有当我们关闭对外界的感觉系统时,才能集中于身体内部。
我们的祖先在练功时强调“入静”要“闭关”,也就是要隔绝外界的干扰,从而充分利用自身的感觉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练习气功的人要闭目、闭耳、甚至打座,就是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内部的感觉。
练习过气功的人都了解,当人在入静的状态下,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时,该部位会感觉到仿佛被一股温暖的气包围,有时身体内部还会有一种感觉的暖流。于是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气,实际上是感觉到了包裹在我们神经系统之外的肉体。